《快乐的嚓嚓嚓》是一首富有动感和童趣的歌曲,深受学生喜爱。本节课旨在通过律动、演唱和节奏练习,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并掌握基本的切分节奏。
回顾教学过程,成功之处在于:首先,我以“寻找生活中的嚓嚓声”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活跃。其次,在解决切分节奏这一教学难点时,我采用了肢体动作(如拍手、跺脚)和图形谱相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节奏可视化、动作化,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最后,小组创编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他们积极参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学生在歌曲后半段的音准控制上不够稳定,尤其是高声部的旋律跳跃处。这说明我在听觉训练和范唱的针对性上还需加强。另外,在欣赏环节,对音乐要素(如速度、力度)的分析可以引导得更深入,而非停留在表面感受。
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分层指导,对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差异化要求。同时,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音乐知识的传授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自然渗透,真正实现“乐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