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识字教学充分考虑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认读生字时,我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观察树木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经验(如“松树与松鼠”、“梧桐树叶像手掌”),帮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同时,课堂教学中融合了教师范读、带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使识字过程富有趣味性,避免了单一识记的枯燥感,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识字效率。
此外,本课作为学生系统学习汉字书写的初始阶段之一,我尤为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首先,通过《田字格拍手歌》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等基本结构,为规范书写打下基础。鉴于学生初次动笔书写,我将纠正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落实情况。针对部分学生在学前阶段已形成的不规范执笔习惯,我进行了耐心、细致的个别化指导,力求手把手地帮助其纠正。课前,我引导学生回顾语文园地中“我爱学语文”环节涉及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图解,要求他们对照图片自觉调整。在动笔书写前,我特别强调观察环节,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留意不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旨在培养其“先观察,后书写”的良好习惯。
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
在本课教学中,感觉后半段认识树木特点以及书写指导环节的时间安排略显紧凑。由于识字环节投入较多,导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树木特征以及进行充分书写练习的时间相对不足,部分学生对树木特点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书写练习的量和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同时,尽管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但对于个别基础较弱、注意力易分散的学生而言,完全当堂掌握所有生字仍存在一定困难。这提示我,识字教学需要更具层次性和针对性,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今后的改进措施如下:
优化时间分配: 进一步精练教学环节的语言和流程,合理规划每个教学步骤的时间,确保识字、朗读、理解、书写等核心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展开,特别是要保障学生课堂书写练习和反馈的时间。
加强个别辅导: 在集体教学活动之外,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课间辅导、小组互助、与家长沟通配合等方式,帮助他们巩固识字成果,掌握书写要领。
丰富识字巩固手段: 在后续的教学中,将持续探索并引入更多元、有趣的识字游戏与巩固活动,如制作生字卡片进行归类游戏、在语境中反复复现生字等,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让识字教学更加高效且充满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