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9月语文评课
发布时间:2025-09-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潘虹

在本次六年级语文《丁香结》一课的讲授中,王雯君老师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出色的教学技巧。通过生动的课堂讲解与丰富的互动环节,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激发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整堂课条理清晰,节奏紧凑,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处理

  1. 文本解读深入细致王雯君老师对课文《丁香结》的解读非常到位,从文章的结构布局到情感表达,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特别是通过对丁香形象的剖析,引导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使抽象的主题变得具体可感。

  2. 拓展延伸恰到好处: 在授课过程中,王雯君老师适时地引入了相关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这种跨文本的对比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重难点把握准确: 对于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王雯君老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如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掌握关键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丁香图片、视频资料等,增强了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2. 互动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调整教学策略。

  3. 情境教学法: 创设了与课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课文内容,增强了学习的代入感和体验感。

四、学生表现与反馈

  1. 学习积极性高: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够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氛围浓厚。

  2. 学习效果显著: 通过课堂30+10反馈发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较高,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意见与建议: 部分学生建议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多地引入课外读物和实践活动,以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希望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