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9月评课
发布时间:2025-09-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丹

本次《丁香结》授课以“品丁香之美,悟人生之思”为核心,精准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是一堂兼具文学性与思维深度的优质课,同时也存在可优化的细节。

一、课堂亮点

1. 文本解读精准,教学主线清晰:教师紧扣“赏花”与“悟结”两大板块展开,先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如‘莹白’‘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想象画面”的方式,感受丁香花的形态、色彩与气味之美;再自然过渡到“丁香结的象征意义”,结合“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关键句,带领学生理解作者从景物到人生的思考,主线贯穿始终,无冗余环节。

2. 朗读设计层次化,以读促悟效果佳:课堂采用“自由读(感知画面)— 指名读(品析语言)— 齐读(共情情感)”的递进式朗读策略。尤其在品读“月光下的丁香”段落时,教师通过配乐范读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沉浸式朗读中体会散文的语言韵律,避免了“重分析、轻品读”的误区。

3. 思维拓展贴合文本,注重迁移运用:在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后,教师设计“你的‘丁香结’与‘解结之法’”分享环节,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如学习难题、人际小矛盾)谈感悟,既深化了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又实现了“从文本到生活”的思维迁移,体现了语文的育人价值。

二、可优化建议

1. 语言品析可更聚焦:课堂对“比喻、拟人”手法的分析较为宽泛,可进一步聚焦“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中“单薄”一词的妙处,或“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的比喻效果,引导学生更细腻地感受散文语言的精准与生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