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9月评课
发布时间:2025-09-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黄境瑶

拼音《i u ü 》教学


  1. 情境解读生动,搭建语言支架。情境图是低年级拼音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对小院情境的解读细致且富有生活气息:“屋前的小河、晾晒的衣服、指河说话的男孩、吐泡泡的小鱼、游水的乌龟”,这些具体描述为学生搭建了说话的支架。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而言,直接观察图片并完整表达存在难度,教师的引导性描述既帮助学生理清了图中元素,又示范了“谁在干什么”的表达句式,为后续学生自主说话提供了范例,降低了表达难度,同时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 图文结合巧妙,激发探究兴趣。将拼音字母与情境图中的元素建立关联,是本片段的亮点。教师以“找小侦探”的游戏形式,引导学生从晾晒的衬衣(i)、乌龟壳(u)、小鱼吐的泡泡(ü)中寻找字母的影子,这种设计将抽象的拼音字母与具象的事物形态结合,符合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通过“观察—联想—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直观感知了i、u、ü的形态特征,还在探究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拼音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发现”,加深了对字母形态的记忆。

  3. 语言训练渗透,兼顾综合素养。本片段并非单纯的拼音导入,而是融入了说话训练的目标。教师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谁、在干什么”,再通过自身示范丰富表达内容,最后在找字母的过程中强化观察与表达,体现了“拼音教学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的理念。这种设计既落实了拼音教学的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符合低年级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4. 发音教学细致,注重方法引导。拼音教学的核心是发音准确,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指导体现了专业性。教学“i”时,明确指出“嘴角向两边拉开,笑眯眯的,牙齿要对齐”,并用“牙齿对齐i i i”的口诀强化发音要领;教学“u”时,强调“嘴唇收成圆形,中间留小孔,口形不变”,配合“嘴巴突出u u u”的口诀帮助记忆;教学“ü”时,通过“像吹笛子”的比喻描述口形(扁圆形、略向前突),并结合“小鱼吐泡üüü”的情境辅助发音。这种“口形描述+口诀记忆+情境联想”的方式,让抽象的发音方法变得具体可感,便于学生模仿和掌握。同时,将发音与熟字(如“一”“五”)、生活词汇(“衣服”“乌龟”“小鱼”)结合,利用迁移规律降低发音难度,体现了教学的科学性。

  5. 字形记忆多元,强化形象认知。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字形记忆需依托形象化的联想。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i、u、ü的形态:“i”的手指操“一点一竖i i i”和“像蜡烛、带橡皮的铅笔”的联想,将字母形态与肢体动作、生活物品结合;“u像小茶杯”的比喻,直观易懂;“ü像小鱼吐泡泡”的情境关联,呼应前文的情境图,形成记忆闭环。这些设计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多感官参与(动手指、联想画面)加深加深对字母形态的印象,避免了机械记忆的枯燥性,让字形记忆更生动、更深刻。3.知识关联紧密,构建认知体系。教师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系统认知。教学“ü”时,引导学生发现“u加两点就是ü”,通过对比明确两者的异同,既巩固了对u的认知,又加深了对ü的记忆,体现了“温故知新”的思路。在游戏巩固环节,将新学的i、u、ü与之前学的ɑ、o、e整合,通过“开火车读6个单韵母”,强化“单韵母家族”的整体概念,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理解知识的系统性,为后续学习拼音的整体框架奠定基础。

  6. 游戏设计有效,提升学习兴趣。低年级课堂需要通过趣味活动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摘气球”游戏和“开火车读”的设计贴合这一需求。游戏将拼音认读融入竞争与互动中,既巩固了发音和字形记忆,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知识的强化。这种“学中玩、玩中学”的方式,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提升了学习效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