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九月评课
发布时间:2025-09-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潘犇

一、整体评价

本节课以“校园路标设计”为核心驱动任务,巧妙串联起问题探究、方案设计与AI技术应用,完整呈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课程逻辑链,是一节目标明确、过程扎实、富有创意的优质课例。

二、亮点分析

1. 情境导入自然,问题驱动性强:从开学报到的真实视频切入,通过“视频导览有局限吗?”“哪种解决方案更好?”等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对比地图、视频、老师带领、路标四种方案的优劣,让“设计路标”这一任务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后的选择,而非被动接受的课题。

2. 环节设计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活动流程遵循“需求分析(哪里需要路标)-方案构思(填写设计表)-技术落地(AI设计)-迭代优化(修改指令)”的路径。尤其是在AI设计环节,先让学生试错,再通过“差图分析”提炼出“图文结合、醒目、有童趣”等6个关键标准,使学习真实发生。

3. 学科融合度高,体现课程综合性:本节课融合了美术(设计创意)、语文(方案表述、推荐话术)、信息技术(AI工具使用)、数学(空间位置判断)等多学科知识,同时渗透了环保、校园文化等素养,真正实现了“综合实践”的课程价值。

4. 评价贯穿全程,聚焦核心能力:从小组讨论后的方案交流评价,到AI设计后的“三年级视角”体验评价,再到前后作品的对比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评价内容聚焦“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导向明确。

三、改进建议

1. 时间分配可更灵活:“AI设计与修改”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实际操作中3-5分钟生成初稿、2分钟修改指令的时间较为紧张,部分小组可能来不及充分讨论。可适当压缩“方案表交流”时间,为AI实践环节预留更充足的探究空间。

2. 个体差异关注需加强: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存在部分学生“搭便车”的情况。可在任务分工上更明确,例如设置“方案记录员”“AI操作员”“创意发言人”等角色,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深度参与。

3. 后续活动可更具操作性:“向万校长推荐路标”的后续任务虽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但缺乏具体指导。可在课堂最后预留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推荐时需要包含“设计亮点、使用价值、实施成本”等关键信息,让后续活动更易落地。 

四、总结 

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将真实的校园需求转化为探究课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又让AI等新技术自然融入学习过程,为综合实践课的“生活化、项目化、技术化”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