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听评的六年级语文《丁香结》一课,授课教师以文本为依托,紧扣单元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的语文要素,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味情感,整体教学脉络清晰、亮点突出
(一)情境导入生动,唤醒学生生活体验
授课教师以 “生活中的花” 为切入点,课前播放了学生拍摄的校园樱花、月季等花卉照片,随后自然过渡到 “作者宗璞笔下的丁香花”,并展示了不同形态的丁香花图片。当学生看到熟悉的 “花” 元素与陌生的 “丁香结” 形成对比时,立刻产生了探究兴趣,纷纷提问
(二)文本研读深入,紧扣 “景与情” 的关联
本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体会 “作者由丁香花的形态联想到丁香结,进而领悟‘人生总有结,正视即美好’的思想感情”。授课教师在教学中采用 “读 — 找 — 品 — 悟” 的步骤,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描写丁香花的段落,找出 “颜色、形态、气味” 的关键词(如 “雪白、淡紫、星星般、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再通过指名读、齐读、配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丁香花的 “美”;随后话锋一转,引导学生寻找 “作者由丁香花想到丁香结” 的语句,通过小组讨论 “为什么丁香花像结?作者看到丁香结时想到了什么?”,逐步梳理出 “丁香结的形态之结 — 人生的不顺之结 — 正视结的坦然之态” 的情感脉络。整个过程层层递进,既让学生掌握了 “借景抒情” 的表达方法,又深入体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较好地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
(三)拓展延伸贴合,搭建 “文本与生活” 的桥梁
在课堂结尾,授课教师设计了 “我的‘丁香结’” 分享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遇到的 “小烦恼”(如 “考试失利”“和朋友吵架”“学不会跳绳”),并谈谈 “如何像作者一样面对这些‘结’”。学生们积极发言,实现了 “语文育人” 的目标,也让课堂教学更具温度与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