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课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三点做得比较好。
1. 充分预设,基于学情。在教学《金木水火土》前备课时,我就在思考,孩子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字,那么我如何将这篇儿歌教好呢?于是,我在思考后决定在识字中穿插拓展。比如这一类的成语:金光闪闪、一草一木、水滴石穿等等;
2.归类偏旁,梳理识字。关于《金木水火土》,一方面这里涉及了五行文化,同时,这些也是各种偏旁,教学中,我将它们生成的偏旁进行呈现,再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字是这个偏旁的,通过学生与生活情境中的字勾连,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关系,也从学习者的角度,降低了教学难度,更激发了学生对归类偏旁识字的兴趣。
2. 抓住资源,生成引导。教学中,课堂上孩子们的资源还是会有与自己预设相同的,在水滴石穿的教学里,我先让孩子猜一猜意思,再去讲一讲这个故事,最后揭示坚持的重要,成语的了解都是在学生的互动、师生的互动中逐渐形成。
学为中心、课标渗透、关注生活,我想,只有在每一次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才能将每节课教到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