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9月评课
发布时间:2025-09-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董明媛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的设计巧妙且富有逻辑性。“复习引入‘联想’”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对丁香的不同观赏场景,唤起学生的记忆与感知。“上节课,我们在分别在城里、城外、斗室‘观赏’了丁香,谁来说说,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提问,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地引出联想的概念。接着,在“抓关联,品联想”环节,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结合盘花扣图片、印象派画作等视觉辅助,深入理解作者由丁香产生的联想。正如教案中所展示的,通过对比古诗“丁香空结雨中愁”与文中作者感悟,学生能够清晰把握古人愁怨与作者豁达的差异,从而理解联想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的运用灵活多样,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视觉辅助+合作探究”的方法,展示盘花扣图片、播放梵高和莫奈的画作,引导学生感受“丁香朦胧美与印象派画风(神似)的契合”,将抽象的联想概念具象化,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更好地理解了“形似、神似、生活经验”三种联想关联逻辑。

  作业设计具有拓展性与延伸性。让学生阅读《紫藤萝瀑布》,聚焦作者的联想,思考紫藤萝引发的人生感悟,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状物散文中联想手法的理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然而,这篇教案也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优化的地方。例如,在时间分配上,可以更加细化每个环节的用时,确保教学过程的紧凑性与高效性。另外,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设计一些分层教学的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体而言,这篇《丁香结》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目标明确、方法得当、过程流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一篇较为成功的教学设计,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