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9月评课稿
发布时间:2025-09-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雅静

一、教学亮点:聚焦核心,层层递进

  1. 目标定位精准,贴合学生认知

授课教师紧扣文本特点与学段要求,将核心目标设定为 “通过品读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蝴蝶的担忧与关爱”“学习作者连续追问、细致观察的思考方式”,并拆解为 “初读知内容 — 再读品情感 — 拓展学方法” 三个递进层次。例如,在初读环节,通过 “蝴蝶遇到了什么难题?作者做了哪些猜测?” 的问题,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文章脉络;再读时聚焦 “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 等句子,引导学生通过重读、批注,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目标达成度较高。

  1. 情境创设生动,激发探究兴趣

课堂开篇,教师以 “暴雨将至,蝴蝶这样弱小的生命该去哪里避雨?” 的动画短片导入,瞬间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随后,在 “帮蝴蝶找家” 的小组合作环节,教师提供 “树叶下、草丛里、石缝中” 等生活化场景图片,让学生结合文本语句与生活经验展开讨论,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让 “蝴蝶的家” 从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有效突破了 “体会作者担忧之情” 的教学难点。

  1. 注重方法渗透,培养语文能力

本节课并未停留在 “读懂内容” 的层面,而是深入渗透 “阅读方法” 与 “表达技巧”。在分析作者对蝴蝶家的多次猜测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连续追问” 的写作手法(“它们的家会不会在…… 呢?”“难道在…… 吗?”),并让学生模仿这种句式,说说 “小鸟的家可能在哪里”,实现了 “读” 与 “写” 的有效衔接。同时,教师还关注到文本中的科学元素,通过补充 “蝴蝶翅膀的防水性” 等小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体现了 “语文与生活相联系” 的教学理念。

二、可改进之处:细节优化,提升实效

  1. 学生主体性可进一步强化

课堂中,教师的引导较为细致,但部分环节仍存在 “扶得过多” 的问题。例如,在 “体会作者情感” 时,教师直接指出 “‘着急’这个词体现了作者的关爱”,若能改为让学生自主圈画关键词句,再通过小组分享交流,说说 “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此外,在拓展环节,学生的发言多集中在少数积极分子,可通过 “同桌互说 — 全班分享” 的形式,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

  1. 情感体验的深度可进一步挖掘

文本的核心是 “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但课堂中对这一情感的挖掘稍显表面。除了分析作者对蝴蝶的担忧,还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你曾为哪些弱小的生命付出过关爱”(如照顾受伤的小鸟、给流浪的小猫喂食等),让学生从 “文本中的情感” 延伸到 “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 “关爱生命” 的主题。同时,也可结合 “环境保护” 的话题,让学生思考 “如何为蝴蝶、小鸟等小动物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提升课堂的育人价值。

  1. 课堂时间的分配可进一步合理

本节课前半部分 “梳理内容、分析语句” 的环节耗时较长,导致后半部分的 “拓展写作” 环节时间紧张,学生的作品未能充分展示与点评。建议在教学预设时,适当压缩 “文本分析” 的时间,预留更多时间给学生进行实践与展示,让学生在 “写 — 评 — 改” 的过程中,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写作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