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09-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继文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

作为兼任班主任与语文教师的教育者,在执教三年级语文《花的学校》一课后,我结合课堂互动细节与学生反馈,从教学亮点、现存不足及改进方向三方面复盘,力求在散文诗教学中平衡“语言美感感知”与“童真思维激发”,同时兼顾班级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

一、教学亮点:以“童真视角”搭建课堂桥梁

识字写字方面,通过多样识字方法,学生能准确认读5个生字,13个生字书写较规范,重点词语的音义掌握较好。本课以“雨后花丛”动态图片为背景,搭配轻柔的自然音效,我先范读带有停顿与语调变化的段落(如“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再引导学生模仿“花瓣摇晃”的语气读“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借助朗读和想象初步感知花的学校的奇妙,对拟人手法有了初步认识。

二、存在不足

1.文体认知引导不足

学生对散文诗的文体特点理解较模糊,未能充分体会其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对“抽象意象”的理解存在困难,如对“花的学校”深层寓意的感悟较浅显。

2.个别环节深度欠缺

对拟人句的赏析仅停留在“找出”层面,未深入引导学生体会拟人手法对表现花孩子活泼自由的作用,学生的情感共鸣不够强烈。

三、改进方向

1.强化文体特色教学

补充散文诗的文体知识,通过对比记叙文、诗歌,让学生明确散文诗“形散神聚、语言优美富韵律”的特点,结合文本具体语句分析其韵律美。

2.深化拟人手法赏析

对语言细节的挖掘不够深入:通过对“跳舞”“狂欢”等场景描写来讲述拟人手法,但是未引导学生品读“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中“走过”“吹口笛”的拟人手法妙处,错失了让学生体会“以儿童视角观物”的核心要点。 

 3.分层引导突破难点

为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意象图解”(如花、雨、风的角色图示),帮助其理解抽象意象;为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为花的学校写一段故事”的拓展任务,激发其深度思考。

4.评价反馈不够精准:

对学生的朗读和回答多以“很好”“不错”等笼统评价为主,缺少针对性指导,如未明确指出“这句读出了欢快感,如果语速再轻快一点会更棒”,难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