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于《丁香结》第一课时教案中“学习任务二:走进‘丁香’,理清文脉”和“学习任务三:文思结合,品味‘丁香’”这两个核心教学环节。总体来看,该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目标清晰,环节紧凑,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协同发展。
1.紧扣语文要素,目标定位精准。
本单元的核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教案在设计“品味丁香”环节时,不仅要求学生找出丁香花的特点,更通过“由这些词语想开去”这一关键指令,引导学生将文本阅读与个人生活经验、作者背景相联系,精准地落实了单元训练重点,为学生搭建了从“读进去”到“想开去”的思维桥梁。
2.双线并行,结构清晰有层次。
教学设计体现了清晰的逻辑脉络。“理清文脉”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1-3段写丁香花,4-6段写丁香结)和描写顺序(城里街旁→城外校园→斗室窗外),这是对文章“写了什么”和“怎么组织”的把握。“品味丁香”环节,则深入到语言内部,通过默读、圈画、交流,品析作者如何多角度(色、形、香)描写丁香,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这两个任务由宏观到微观,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夯实基础,字词教学扎实有效。
在“理清文脉”的初读环节,教案没有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对“缀”字的书写指导(点变捺)、“薄”的多音字辨析、“糊”的轻声读音,都体现了随文识字的理念,将字词教学有机融入课文理解之中,方法务实,重点突出。
引导得法,注重学习策略渗透。
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时,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考路径。例如,在品味不同地方的丁香时,给出了具体的抓手:“城里街旁关注颜色和形状”“城外校园关注颜色和气味”“斗室窗外关注颜色和情感”。这种支架式的引导,帮助学生有方向、有方法地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