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聆听了陈老师的这节课第一课时,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说一说我的收获和思考。
那么这篇课文位于二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他的语言生动活泼,诗歌中用了拟人的手法来介绍植物,非常适合二年级的小朋友阅读,他们也是比较有兴趣的,这篇课文也是在培养学生有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热爱大自然乐于观察自然的神秘的现象。
本节课有以下三方面的优点。
一、多维感知,激发兴趣
因为这篇课文是在讲植物的旅行,所以在课前老师选择用谈话的方式,联系生活,一段自己旅行的视频,让学生猜猜老师有什么兴趣,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紧接着学生就来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去旅行的,有什么感受。巧妙地引入到了这篇课文的课题。那么为了让这样的兴趣一直贯穿课堂,在课堂中教学三种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时,老师采用的是不同的方式,蒲公英种子传播,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去想象,你想一想蒲公英的种子像小小降落伞,他可能会飘到哪里生根发芽呢?而教学沧而种子传播方式的时候,老师带来了一个实物苍耳,并且把它粘在了自己的头发上,让学生非常直观形象地去认识到苍耳他的刺和尖尖的角能够挂在动物的皮毛上,从而进行传播。那么在教学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方式的时候,更多的是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在读文本的过程中,去感受豌豆传播种子的方式。这样变换着教学,比较容易能够调学生的注意力。
二、核心问题,发展思维那么这一课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他没有一直在问细碎的问题,没有讲到哪一段哪一句就问哪里。而是直接用了一个大的核心问题“植物妈妈有哪些办法?”那这个问题接下去还是不够全面的,所以老师把它分解成了两个小的核心问题,他们分别是:植物妈妈为孩子准备了什么?这些种子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这样的话,学生能够听明白老师的指令,同时也发展了思维的缜密性。
三、拓展延伸,训练说话
本节课还有一个重点是让学生模仿诗歌进行仿写。说一说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那么这个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让他们课堂上有了更好的呈现,老师提前布置了学生们去查阅资料或者请教家长,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课堂上能更加主动的进行表达。但是要让学生仿照文章中诗句的格式去仿写,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这里老师在让学生练书的时候,其实先给了他一个表达的支架,这个支架第一个是图片,第二个是一些文字的支架,比如柳树给孩子穿上了雪白的棉袄,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柳絮,柳絮飘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总的来说,这节课还是呈现的很精彩的,不足之处可能就是对学生的识字教学不够扎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