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听的《树之歌》教研课,让我对低段识字课的“趣味与实效结合”有了新认知,也理清了自身教学可借鉴与完善之处。
授课老师的亮点很突出:她把“杨树高,榕树壮”等句子做成“树木卡片”,让学生拿着卡片贴到对应插画上,既联动了识字与画面记忆,又让课堂像“认植物游戏”——这解决了我一直困惑的“低年级识字枯燥”问题。另外,她引导学生模仿树木形态读句子,比如读“松柏四季披绿装”时挺直腰背,让文本理解变得直观。
但也有可探讨之处:在拓展“树木用途”环节,举例偏抽象,若加入“用松树做铅笔”这类孩子熟悉的例子,衔接会更自然。后续我会试着把“情境互动”融入自己的识字课,让知识落地更扎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