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人生的目标有很多种,有人的目标是一生都在努力追逐,渴望超越他人,有的人是碌碌无为,始终在随波逐流,但是还有另一种人,他们的目标则是穷尽毕生之力在赶超自己。于我而言,我更欣赏最后一种。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注定遇到的对手又多又强悍,只有超越自己才能战胜对手。 记得有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小灌木,那就当一片小草地;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因此,如何让自己变得好一点再好一点,是我一直在思索和探求之事,成为最好的自己则更是我最大的追求目标。趁着暑假,翻开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一书,慢慢读,细细品,我获得了颇多的启发。
李开复是一个从入世的眼光看来非常成功的人,但是在这本书中他提出的对成功的定义却是比较出世的:做最好的自己,be your personal best。那么成功究竟是不是一件私人的事情? 在中国肯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无非三种:有名有利,有利无名,有名无利。有名有利是理想的成功,有利无名是实在的成功,有名无利是崇高的成功。成功是一件和很多人分享的事情,或者说由很多人定义的事情。有时候别人的反应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而事实上读完这本书我对成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我们往往崇拜已经成功的人,把他们作为榜样和例子去学习和模仿,甚至推崇和膜拜,将他们至于一个高高在上的境地,所有人都在因为他们的成功而大加褒扬和称颂,而他们的优点被无限放大,而缺点却被掩盖起来只字不提。于是乎,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会揣测别人的心意,按照别人想要的样子在塑造自己,却丢失了最本真的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别人所无法替代的优点,我们并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生活。现在社会上存在一种普遍现象,所谓的“成功人士”因为他们的“成功”,被人推崇,于是他们会大肆宣传所谓的“成功经验”,甚至出版书籍,到处做演讲,变得更“成功”。但是,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成功是一件私人的事情,不是以他们的褒奖为衡量的标准的,只要自己觉得自己通过正当途径和自己不懈努力获得了自己预设的目标,自己信心满满那就是成功。在我看来,be your personal best这句话或许可以这么解释,我的成功不关别人任何事,自己觉得信心十足便可。
李老师在书中阐述了几个成功的几个要素:积极、同情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包括他所讲的:只要是对别人有用有益的事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其实是一个人高尚品质和修为的表现,厚德载物啊,厚德才能载的起生命的重量,载的起快乐和成功啊!一个人只有具备替他人,替社会,替人类考虑的善心,才不会局限于自我狭隘的小世界里,才能对事情拿得起放的下,才能享受内心的充实,平静祥和,和善心带来的欢愉和自我存在重要意义的归属感。
向来读好书可以励志,不仅可以洗净心中因现代的生活压力和快节奏积淀下的灰尘包袱,轻松上路,更可以使心灵得到放松升华,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生活,更加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艰辛,更加真切用心的体味生命的真谛。生命只有一次,难道我们不该做最好的自己吗?只有这样也才是真正的成功,当你的生命融入宇宙漫长的大河时,才会无所遗憾。 因此,我们不必再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而郁闷,更不要再虚度自己的年华,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就可以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就是成功的。我们不必为自己赶不上别人而太过自责,也不必因为境遇不好而太过感伤,我们们所需要做的,是追随自己心灵的选择,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