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情境与活动,拼音“玩”起来拼音的学习内容编排体例相似,每课的教学模式大同小异,使得拼音学习比较单调。加之拼音字符较为抽象,增加了学生理解记忆的难度。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拼音教学的首要任务。本课借助书本提供的情境图,创设魔法森林的情境,出示“寻找声母,把三个声母带回家”的任务,让学生在情境任务中一步步完成认读、识记和书写。为了让学生更有代入感,课堂伊始,出示纵深拉近的森林场景让学生入情入境。课中教师的语言不断进行渲染,将学生“留”在情境之中。比如说“森林的深处还有座学校呢,请同学们停下脚步,仔细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现在声母和你们拉上手了,我们送他们回家吧。”通过言语引导,让学生有置身森林,与声母进行互动之感。在任务之中还设置了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将zi、ci、si的组合过程通过声母z、c、s和韵母i拉手游戏的活动呈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具体感受两者手拉手、不分离,组合成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的过程。zi、ci、si的带调认读和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的认读量比较大,通过音节坐上小火车给它们点点名、音节大合照来认一认的方法将认读任务进行“包装”,增加趣味性。检查反馈学习成果环节采用音节火车闪现和打地鼠的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融图象与动作,拼音“看”得到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将抽象的拼音字符形象化可以方便学生记忆、理解。将拼音字母和情境图中的事物相联系就是一种代表性的体现,比如说声母c是从小刺猬的身体里“跑”出来的,那么c就不单单是一个符号c,更会让学生联想到刺猬的样子,学生记忆的字符就变成了一种具体的形象,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同样的教学思路也迁移到了其他板块设计上。比如,教学完zi、ci、si的带调整体认读音节后,为了让音节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我出示了一张图片,里面的景物名称中含有整体认读音节的读音。再让学生寻找整体认读音节身影的过程中,让学生将音节和事物联系起来了。除了借助图片,还可以借助手势、实物等,让拼音学习更加直观可感。三、联生活与实际,拼音“触”得到让学习在生活语境下发生可以让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更熟悉、更有兴趣,也更好理解。结合日常教学经验,将所学内容与身边的同学相联系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所以在寻找生活中的整体认读音节时,我先从学生的姓名入手,以班中一个同学姓名中的字为例,再推及到生活中其他事物名称中藏着的整体认读音节。教学时学生兴致较高,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拼音的实际用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观察、勤发现。除此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在拼读阶段,将拼音学习融入生活体验,比如说在拼读“zuò”时,可以用“我喜欢做菜,你喜欢做什么的”这个问题将这个音节和生活相联结,不断复现“zuò”的过程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0月反思
《zcs》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10-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黄境瑶
|
|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