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0月评课
发布时间:2025-10-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黄境瑶

在森林学堂拼音闯关课的课堂上,授课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为低年级拼音教学提供了鲜活范例。但在热闹的课堂氛围背后,如何实现 “趣味性” 与 “知识性” 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扎实掌握拼音知识与学习方法,仍需结合语文新课标要求及相关教学理论进一步审视与优化。一、课堂亮点:紧扣课标要求,创新教学形态(一)情境创设贴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落实 “学习任务群” 理念本节课以 “闯关迎神秘大奖” 为核心情境,串联 “寻找声母宝宝”“认识整体认读音节”“森林游玩巩固”“书写题字” 等环节,将拼音知识融入森林学堂的故事线中。这种设计完全契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学习任务群的要求 ——“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积累拼音知识和汉字字形”。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通过 “拼音列车”“小刺猬”“蚕宝宝” 等具象化元素,将抽象的声母、整体认读音节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 “学习伙伴”,有效降低了认知难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符合小学语文 “情境化教学” 的基本规律。(二)知识讲解聚焦核心要点,体现 “教学评一致性”在拼音知识教学中,教师始终围绕核心目标展开:讲解 “z、c、s” 时,反复强调 “舌头平平的”“读得又轻又短” 的平舌音特点;介绍整体认读音节时,通过 “对比读” 让学生直观感受 “长而响亮” 的发音差异;书写环节以 “微课” 形式提炼 “占中格、一笔写成” 的共同特点。每一个知识环节后,都配套相应的检测活动 —— 如听力测试区分声母与整体认读音节、作业评价反馈书写问题,形成 “目标 - 教学 - 评价” 的闭环,符合 “教学评一致性” 理论中 “目标引领教学、评价验证目标” 的核心逻辑,确保学生对关键知识的理解不偏离、不模糊。(三)方法指导注重具象化,契合拼音教学理论针对低年级学生 “以形象记忆为主” 的特点,教师采用 “口诀记忆”“手指操” 等具象化方法:将 “z” 记为 “像个2字”,“c” 记为 “半个圆圈”,通过朗朗上口的口诀降低记忆难度;用手指比划声母形态,将抽象的笔画转化为动态的肢体动作,符合拼音教学理论中 “多感官参与” 的原则 —— 通过 “听觉(读儿歌)、视觉(看形态)、动觉(做手指操)” 的协同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拼音 “音、形、义” 的联结,避免传统拼音教学中 “死记硬背” 的弊端。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