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0月教学反思
《学习歌》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10-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曹植晟
本次教学围绕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学习歌》展开,旨在通过音乐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活到老,学到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歌曲旋律轻快、歌词质朴,贴近学生生活,但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以下从教学亮点、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三方面进行总结

(一)教学亮点:传统美德与音乐审美的融合

  1. 1.

    情感目标突出,渗透德育教育
    本节课以“勤学”为主题,通过朗读童谣、学唱歌曲、讨论传统美德(如“家和万事兴”“自强不息”)等环节,将音乐与德育自然结合。例如,在总结环节,学生能主动联系“尊师重教”“精忠报国”等美德,说明歌曲传递的价值观已初步内化
  2. 2.

    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参与度

         律动导入激发兴趣:课堂以《左手右手》律动开场,缓解学生紧张情绪,为后续学习营造轻松氛围

    • 分层突破难点:针对歌曲“同头换尾”的旋律特点(如第三、四乐句易混淆),采用手势比划音高、柯尔文手势辅助、师生接龙演唱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区分音高与节奏
    • 互动强化体验:通过师生接口唱、数板练习、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学生自主表达能力。例如,在数板部分引入二声部合作,既锻炼节奏感,也培养团队意识

    (二)存在问题:技能落实与课堂深度的平衡

  3. 1.

    音准与节奏的稳定性不足
    部分学生在跟音乐伴奏演唱时,易出现音准偏差(尤其是后半句走调),而跟钢琴伴奏时表现较好。这反映学生尚未完全建立稳定的内心听觉,对伴奏的依赖度较高
  4. 2.

    流行曲风与演唱情绪的把握有待加强
    歌曲带有流行音乐元素,部分学生演唱时情绪不够松弛,难以自然展现歌曲的轻快感。仅靠律动调动情绪的方式较为单一,需进一步探索更贴合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
  5. 3.

    评价维度可更全面
    课堂评价偏重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而对音乐素养(如情感表达、创造力)的关注不足。例如,在小组合作中,未能充分评估学生对“勤学”主题的个性化理解
  6. (三)改进措施:从细节到整体的优化路径
  7. 1.

    强化音准训练的系统性
  8. 在相似乐句教学中,可结合视觉辅助(如按音高排列歌词)、身体律动(如踏步感知节奏)对比练习,例如用旋律线图谱区分“同头换尾”乐句
  9. 增加无伴奏合唱环节,培养学生内心音高感,逐步减少对乐器伴奏的依赖
  10. 2.

    深化情绪表达与审美体验
  11. 引入情境创设:如播放库乐队改编版《学习歌》,启发学生讨论“终身学习”的意义,将抽象美德转化为具身体验
  12. 拓展演唱形式:尝试轮唱、重唱或加入打击乐器伴奏,丰富表现力。例如,用铃鼓强化节奏感,让演唱更富动感
  13. 3.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14. 增加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创意表演中的表现(如情感表达、协作精神),而非仅以结果为导
    设计跨学科延伸:结合语文(撰写学习心得)、美术(绘制“勤学”主题手抄报)等活动,全面评估核心素养的提升

结语

本节课通过音乐传递了中华美德的深刻内涵,但在技能训练与审美教育的结合上仍有提升空间。未来教学需更注重因材施教,例如针对学生音准差异设计分层任务,同时深化“以乐育人”的理念,让音乐课真正成为陶冶情操、启迪思维的舞台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