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十月反思
发布时间:2025-10-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杨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充满异国风情的印尼叫卖歌曲,其鲜明的切分节奏和活泼的旋律深受学生喜爱。在本次教学后,我以《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审视与反思。 一、 聚焦核心素养,凸显艺术实践 本节课,我紧紧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三大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环节。在导入部分,通过播放印尼风情的图片与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异域文化,为“审美感知”奠定基础。教学重点放在了歌曲最具特色的切分节奏“恰恰恰”上。我摒弃了单纯的机械练习,而是引导学生先用拍手、跺脚等身体律动去感受,再过渡到使用铃鼓、沙锤等打击乐器进行伴奏。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在快乐的“玩”中掌握了节奏难点,更让他们在集体协作中体验了音乐的魅力,有效地将“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落到了实处。看到学生们在“恰恰恰”处准确、投入地奏响乐器,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快乐的笑容,我深感艺术实践对于激发低年级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性。 二、 审视教学不足,深化文化理解 然而,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也发现了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对“文化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的渗透尚显薄弱。尽管在课前介绍了印尼的地理位置,但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为什么这首歌会有这样的节奏和情绪?”、“叫卖声如何演变成歌曲?”等文化背景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学生或许能熟练地演唱歌曲,但对音乐背后所承载的生活场景、民俗风情理解不足,这使得“文化理解”目标的达成度打了折扣。艺术课程标准强调,要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文化、生活的关系,而我的教学在此处留下了遗憾。 三、 反思改进策略,促进素养融合 经过反思,我认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必须将“文化理解”更有机地融入到审美与实践的全过程。例如,在感知环节,可以播放印尼集市叫卖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叫卖”与“歌唱”之间的联系,理解音乐源于生活。在创意实践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分组模仿、创编简单的叫卖歌词和动作,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深化对音乐风格的理解。这样,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四大核心素养才能真正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总而言之,《木瓜恰恰恰》这节课如同一面镜子,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了在新课标指引下教学的优势与短板。未来,我将继续探索如何更巧妙地将核心素养“无痕”地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同时,能够理解并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