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阿西里西》一课的教学,紧密围绕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核心素养,呈现了一堂生动活泼、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课,成效显著,亮点突出。
一、紧扣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精准地把握了彝族民歌《阿西里西》的核心价值,将教学目标清晰地定位在: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与民族风格(审美感知);准确演唱歌曲,并尝试用简单的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参与表现(艺术表现);并通过集体游戏,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与协作精神(创意实践)。整个教学过程都服务于这些目标的达成,导向明确。
二、教学环节巧妙,艺术实践丰富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将音乐学习融入到了丰富的艺术实践之中。教师没有孤立地处理音高和节奏,而是以“彝族火把节”为情境导入,巧妙地运用了圆圈游戏的方式来解决节奏难点、体验歌曲情绪。学生在“跳一跳”、“拍一拍”、“唱一唱”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熟悉了旋律,掌握了“× × × |”等典型节奏,将“知识技能”的学习内化于愉快的“艺术表现”里,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课堂氛围热烈,学生参与度极高。
三、文化内涵渗透,审美感知升华
教师不仅关注音乐本体,更有意识地渗透了文化理解。通过展示彝族的服饰图片、简述火把节的背景,将音乐置于其生长的文化土壤之中,引导学生理解“阿西里西”、“丘都拉迪”等彝语衬词所承载的民族情感与游戏场景,使学生的“审美感知”从单纯的“好听”上升到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初步认同与欣赏。
若能在后续教学中稍作延伸,如鼓励学生分组创编不同的声势节奏型,或探讨除了圆圈游戏外是否还能用其他队形来表现歌曲,将能进一步深化创意实践的层次,让学生的音乐表达更加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