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以 “民间故事宣传员招募” 为核心任务,构建阶梯式教学活动,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深度融合。教学环节紧扣民间故事文体特点,通过 “神奇的三” 与 “灵动的三” 的设计巧思,既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一)情境创设精准,任务驱动激发兴趣
以 “薛小招募令” 搭建教学情境,贴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兴趣点,将 “讲故事” 转化为具象的岗位任务。自然激发了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实现 “要我学” 到 “我要学” 的转变。
(二)阶梯任务设计,能力培养层层递进
基础层任务:“重读故事,三言两语讲清故事”,聚焦 “概括能力” 培养,帮助学生夯实故事核心情节梳理的基础;
提高层任务:“对比阅读,精彩纷呈讲好故事”,通过田螺姑娘 “三次探求真相” 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民间故事中 “三” 的叙事技巧,提升表达的生动性;
拓展层任务:“小组合作,探究文本差异”,通过对比不同版本文本,总结创编、删减、调换等写作方法,实现从 “会讲” 到 “会创” 的能力升级。
阶梯式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能力培养循序渐进、落地见效。
(三)文体特色突出,教学方法灵动高效
本节课紧扣民间故事 “情节生动、人物鲜明、向往美好生活” 的核心特点,提炼出 “神奇的三”(叙事结构)与 “灵动的三”(表达技巧)的教学主线。以 “快乐读书吧” 中的田螺姑娘为范例,从情节梳理到技巧探究,再到文本对比,教学方法层层深入,既让学生掌握了民间故事的文体特征,又学会了具体的表达方法,实现了 “教方法、练能力、悟内涵” 的统一。
(四)互动形式丰富,自主合作深度探究
课堂中融入个体阅读、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多种互动形式,尤其在文本对比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不同版本的差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交流碰撞中主动发现文本创编的技巧,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与合作学习能力,契合新课标倡导的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