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0月评课
发布时间:2025-10-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邵金花

10月评课

老师执教的《日月潭》一课,总体感觉是一节扎实、生动、富有美感的优质课。教师能够准确把握低中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文的教学目标,巧妙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整堂课教学环节清晰,重点突出,师生互动融洽,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 创设情境,在的浸润中激趣导入。

老师开篇便以一组精美的日月潭风光图片或视频,配以优美的音乐和深情的导语,瞬间将学生带入到那个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的仙境之中。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境创设,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奠定了本课感受美、欣赏美的情感基调,为后续的品读感悟做好了铺垫。

2. 紧扣语言,在的层次中感悟积累。

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本节课,老师对的设计颇具匠心,体现了清晰的层次性:

初读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印象。

精读品味: 抓住关键句段,如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想象朗读,体会比喻的形象与精妙。对于清晨中午雨中不同时辰的景色变化,教师通过范读、配乐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出画面感,读出不同情境下的韵味。

熟读成诵: 在充分理解与感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优美段落,实现了语言的有效积累。

3. 方法引领,在的过程中习得能力。

本课的教学不仅停留在内容理解上,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词语教学形象化: 对于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隐隐约约朦胧等词语,教师没有进行枯燥的释义,而是通过看图理解、联系生活、动作演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意象中理解,在运用中掌握。

写作技巧初渗透: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观察和描写的顺序(如由远及近、时间顺序)以及运用比喻、叠词等手法使描写更生动的方法,为中年段的习作教学悄悄埋下了种子。

4. 媒体助力,在的融合中突破难点。

对于生活在内地的学生而言,理解光华岛如何将湖水分成日潭和月潭,以及雨中仙境的朦胧美是教学难点。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动态地图、全景照片和虚实结合的画面,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有效地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突破了认知障碍,加深了对课文意境的理解。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