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下午,薛家实验小学三至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在丽园校区多媒体教室,参与由五年级语文教研组联合承办、以“故事类课型的评价设计”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探寻民间故事,品味文化韵味
赵美雯老师执教整本书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推进课。赵老师紧扣“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等语文要素,以“民间故事宣讲员招募”为情境主线,通过“趣探故事——梳理情节讲清楚”“对比版本——发现神奇悟特点”“创编故事——传承经典展创意”等环节,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梳理情节、对比不同版本感知民间故事的灵动特质,最终借助“删减、调换”等方法创编故事。课堂既落实了“讲好故事”的能力目标,也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民间故事的文化魅力,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落地。
潘犇老师执教《猎人海力布》一课时,先通过猜图导入激活学生积累,再以“人+事”法引导梳理情节链,接着抓“再三叮嘱”的细节品读铺垫伏笔,最后借助星级评价表指导学生讲好故事。课堂既落实了“概括情节、品析语言”的能力训练,也让学生在体验中领会民间故事的叙事智慧与文化价值。
聚焦民间故事,展评教研新思
同组教师张丹老师对赵老师的课进行了深入点评,认为结合民间故事单元要素,借童谣导入,用情节梯教学生提炼信息、简洁讲清故事;通过对比内容(“神奇的三”)和版本,教创编方法,还渗透文化与思维拓展,课后作业衔接创编评价。课虽未展成果,却落实了阅读能力与单元任务,尽显团队智慧。花叶老师认为老师执教民间故事课时,以评促学:课始借猜图做诊断性评价,把握学情并导入主题;课中用朗读标准、“人+事”概括等评价任务,助学生梳理情节、品析细节;还通过评价量表推动学生运用方法讲故事,实现能力进阶。
此外,张弟连、王雯君和缪梦雅老师也结合两位执教老师的课堂片段,有针对性地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所得。
精评民间故事,巧展表达传承
最后,课程中心主任陈云老师进行了微分享。认为本次民间故事单元的评价设计,分课前、课中两层推进:课前通过交流、游戏闯关,了解学生预习投入度与民间故事认知基础,为课堂铺垫;课中紧扣朗读、情节概括等能力,用星级评价、学习单、同伴互评等方式分层检测。评价要既以“情节梯”“人+事”搭表达支架,又借游戏、星级点赞激发表达兴趣,还通过针对性反馈明确改进方向,更以“文化传承”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表达中融入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实现了能力提升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










撰稿 | 薛丽娟 摄影 | 缪梦雅 审核 | 陈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