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10-3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赵美雯

《猎人海力布》是一篇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讲述了猎人海力布为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最终变成石头的动人故事。在执教这篇课文后,我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反思,旨在总结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方向。

一、教学亮点:紧扣目标,激活课堂

  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课堂开篇,我通过播放民间故事动画片段、展示 “石头” 道具的方式,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我向学生提问:“大家见过会说话的石头吗?今天这颗石头背后,藏着一个感人的英雄故事。” 这样的导入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他们对 “石头来历” 的好奇心,为后续故事讲解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同时,我结合课文背景,简要介绍了民间故事 “口耳相传、寄托民众美好愿望” 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了对文体的初步认知。

  1. 聚焦人物,深化理解

教学中,我将 “海力布的人物形象” 作为核心探究点,通过 “找关键语句 — 品细节描写 — 谈情感体验” 的步骤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例如,在学习 “海力布救小白蛇” 片段时,我让学生圈画体现海力布 “善良” 的词语(如 “急忙”“搭救”“拒绝报酬”),并提问:“海力布明明可以索要贵重报酬,为什么只选了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海力布关心乡亲,希望用宝石帮大家多打猎” 的结论,初步感知了人物的无私。在 “海力布劝乡亲搬家” 部分,我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海力布从 “焦急劝说” 到 “无奈坦白” 的情绪变化,进而理解他 “牺牲自己、拯救他人” 的英雄品质。这种聚焦人物、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有效突破了 “理解海力布精神内涵” 这一教学重难点。

  1.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课堂结尾,我设计了 “身边的‘海力布’” 分享环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身边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人和事。有的学生分享了消防员叔叔抢险救灾的故事,有的学生讲述了同学主动帮助学习困难同伴的经历。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 “英雄精神” 的现实意义,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了 “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 的有机结合。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