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0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5-11-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田敬敬

小学拼音《ai ei ui》教学反思

 

本次《ai ei ui》教学以“认读复韵母、掌握四声、初步拼读”为核心目标,结合低年级学生具象思维特点设计活动,虽完成基础教学任务,但在难点突破、学生个体关注等方面仍有优化空间,现从优势、问题与改进方向展开反思。

 

一、教学优势:用“童趣”搭建学习桥梁

 

1. 情境化导入激发兴趣:以“复韵母探险队”为主题,用动画展示“ai(小朋友挨在一起)、ei(白鹅伸长脖子叫)、ui(妈妈围围巾)”的生活场景,将抽象韵母与具体画面绑定,学生能快速联想发音,课堂初始参与度高。

2. 多感官活动强化记忆:设计“手势读调”(用手比划声调高低)、“拼音儿歌创编”(如“ai ai ai,两人挨”)、“实物联想”(用围巾演示“ui”)等活动,调动学生口、手、眼多感官,多数学生能主动认读并记忆韵母字形。

 

二、现存问题:细节设计缺乏“针对性”

 

1. “ei与ui”区分不扎实:仅通过图片对比两者发音场景,未聚焦“口型变化”这一关键差异(ei从e滑向i,ui从u滑向i),导致课后抽查时,仍有15%左右的学生将“fei(飞)”读成“fui”,难点突破不彻底。

2. 个体指导覆盖不足:拼读练习以“开火车”“集体跟读”为主,未及时发现发音薄弱的学生。例如,部分学生读“ai”时口型打不开,读“ui”时声调不准,因缺乏一对一纠正,错误发音未及时修正。

3. 时间分配失衡:情境导入和儿歌活动耗时过长(约12分钟),导致“书写指导”环节仅5分钟,学生未充分练习“ai ei ui”在四线三格中的占格(如“ai”的i点位置),书写规范性不足。

 

三、改进方向:聚焦“精准”与“落地”

 

1. 精准突破难点:下次教学时,增加“口型慢动作演示”(用镜子让学生观察自己口型变化)和“听音辨韵母”游戏(教师读,学生举对应拼音卡片),明确“ei”和“ui”的发音起点差异,强化区分记忆。

2. 优化练习与指导:将拼读练习分层,基础层(如bāi、péi)、提升层(如huái、shuǐ),让不同基础学生都能参与;同时安排“同桌互查”“小老师帮扶”,课后针对发音薄弱学生进行1-2分钟单独指导。

3. 合理分配时间:严格把控各环节时长,情境导入压缩至6分钟内,预留10分钟用于书写练习(含教师示范、学生仿写、集体纠错),确保“认读+书写”双目标扎实落地。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