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0月反思
发布时间:2025-11-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宋宇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导入环节,我没有直接进入文本,而是播放了一段精心剪辑的爬山虎生长视频。视频中,从单片叶子到满墙绿荫的壮观景象,配上舒缓的

音乐,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发出阵阵惊叹,对爬山虎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为后续的文本学习奠定了良

好的情感基础和探究欲望。

2. 聚焦“观察”,落实语文要素。

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我将“细致观察”作为贯穿课堂的一条主线。

对比阅读: 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将原文中描写叶子和脚的段落,与一段描写笼统、语言干巴的段落进行对比。通过朗读和讨论,

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正是因为作者观察得细致(如“一顺儿朝下”、“均匀”、“嫩红”、“嫩绿”),文章才显得如此生动具品味关键词: 对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个核心句,我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一脚一脚”所蕴含的踏实、有力和坚持不懈的意味,

而不是简单地用“爬”来概括。学生们在讨论中,不仅理解了词语的妙处,更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准和匠心。

3. 图文结合,突破教学难点。

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巴”住墙并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制作了动态的PPT课件。通过动画演示,

清晰地展示了“细丝触墙—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弯曲—把嫩茎拉一把”这一系列连续的动作。抽象的文字瞬间变得直观易懂,

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对爬山虎脚的神奇构造和生长方式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