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评课
一:评价时机与内容的联动,助力阅读能力阶梯式提升
在“游戏闯关大挑战”环节,老师将评估时机前置到新课导入阶段,通过“学生结合图中元素,捕捉关键信息迅速且准确说出故事人物、故事名字或故事青结”的评估内容,及时检测了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前期阅读成果。这种在趣味活动中嵌入的评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又能让老师快速掌握学生的故事认知基础,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例如学生在“奇幻人物猜猜猜”中对田螺姑娘、阿凡提等人物的快速识别,老师能即刻判断学生的故事积累量,从而在“前期阅读畅分享”环节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方法。
二:多维度评价覆盖,全面关照学习素养
老师从知识掌握、方法运用、能力发展等多维度设计评估要点。在“重读田螺,三言两语讲故事”环节,“学生能抓住主要人物,紧扣故事主要情节,用三言两语把故事讲清讲简洁”的评价维度,既关注了故事要素的知识层面,又聚焦了概括表达的能力层面。比如学生借助学习单情节梯复述《田螺姑娘》时,老师从人物(谢端、田螺姑娘)、情节(发现、探究、相守)等维度进行评价,同时也隐性考察了学生对“圈画关键词句”这一阅读方法的运用,实现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多维度的关照。
三: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结合,贯穿学习全程
老师将评价时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且评价方式多样。在“对比阅读,精彩纷呈呈讲故事”的小组合作环节,采用过程性的“小组合作对比版本,发现细节的灵动——删减、增加、调换”的评价方式,及时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在“作业布置 传承经典”环节,通过“创编故事 评比优秀宣讲员”的成果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进行总结性评估。例如在对比不同版本《田螺姑娘》时,老师针对小组圈画的“变化处”及时评价其发现的合理性,而课后对创编故事的评比,则是对学生整节课所学“三段式表达”“版本灵动性”等知识运用的综合评价,过程与成果评价的结合,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都能得到有效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