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0月反思
发布时间:2025-11-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艳

《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情感浓烈、历史厚重的课文,既承载着语文工具性目标,也肩负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文使命。在实际教学中,我以“感知辉煌—痛惜毁灭—铭记历史”为主线,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悟情感,但课后复盘仍发现诸多值得优化之处,现结合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1.教学开篇通过播放圆明园复原视频、展示古建与文物图片,配合配乐朗诵文中描写辉煌的段落,让学生直观感受“万园之园”的壮丽与珍贵。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为后文理解“毁灭”的惨痛奠定了情感基础,不少学生在观看时自发发出赞叹,为后续的情感转折做好了铺垫。 2. 聚焦语言落实工具性目标,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句,如“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通过分析句式特点,体会作者对圆明园文物丰富的赞叹;同时结合“凡是”“统统”“任意”等词语,品味侵略者的野蛮残暴,让语言分析与情感体悟自然融合。 3. 读写结合深化主题理解,在学习“毁灭”部分后,设计“写一句警示语”的小练笔,学生结合课文情感,写下“不忘国耻,吾辈自强”“以史为鉴,守护文明”等句子,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将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具体的文字表达,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 学生主体参与度不均衡,课堂讨论环节,多数发言集中在少数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身上,部分内向学生未能充分参与。尤其是在分析“毁灭的原因”时,缺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引导,导致讨论流于形式,未能让所有学生都深入思考历史教训。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