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

作者:吴春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7-03-02

附件5:

编号: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三精课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群开发研究

研究方向与范围    自选课题               

课题主持人:       盛亚萍 吴春燕     

所在单位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申报日期      2016.10.8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报说明

 

 

 

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和《申报评审活页》。

2.封面左上角“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评审时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写。

3. “研究方向与范围”栏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点》第五部分“重大课题与研究领域”之二“重点研究方向”中的分类填写,如申报基础教育“依法治教研究”类课题就在此栏填写“基础教育1”,申报职成教育、高等教育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则在此栏填写“自选课题”。如确实有必要,“课题主持人”可以填两人。

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并已结题;B.主持但未结题;C.参与研究;D.未参与研究。申报者只须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栏填上序号“A、B、C、D”即可。“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栏须如实填写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一至二项课题名称、课题级别及完成情况,未参与任何课题研究者如实填写“未参与”。

5.《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和《申报评审活页》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邮编:210013;电话:025-83758278,83758279。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第一主持人

盛亚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6904

行政职务

校长

专业技术职务

中小学高级教师

研究专长

理论实践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电    话

13775611928

工作单位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E-mail

1332706690@{域名已经过期}

通讯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

213125

第二主持人姓名

吴春燕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802

行政职称

副校长

专业技术职务

中小学高级教师

研究专长

行动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电   话

13861013250

工作单位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E-mail

249861221@{域名已经过期}

通讯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邮编

213125

﹃十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D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主持常州市教科研立项课题小学语文“本真”课堂的实践研究》。

主持常州市教科研立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交往互动的实践研究》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诗意人生,一路书香——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的探索和实践》

2012年发表于《新课程》

《校长在课题研究中的角色定位》

2013年发表于《现代教育科学》

《校园环境建设与校长治校》

2014年发表于《教书育人》

《规范入心田》

2015年发表于《成才之路》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姓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朱小昌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中小学高级教师

行动研究

负责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工作

周静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中小学高级教师

行动研究

负责本课题的行动研究工作

郑飞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中小学一级教师

行动研究

负责人文课程群的研究工作

陶榆萍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中小学一级教师

行动研究

负责探究课程群的研究工作

王丽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中小学一级教师

行动研究

负责人文课程群的研究工作

顾海燕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中小学高级教师

行动研究

负责艺体课程群的研究工作

祝卫其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中小学一级教师

行动研究

负责人文课程群的研究工作

袁明明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中小学高级教师

行动研究

负责人文课程群的研究工作

曹燕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中小学高级教师

行动研究

负责人文课程群的研究工作

刘刚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中小学一级教师

行动研究

负责探究课程群的研究工作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三精课程:本研究中的“三精课程”是指基于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由学校自主开发的三大校本课程群落。具体涵盖(1)大语文观下,从健康生活、缤纷节日、仪式庆典、开心远足、自主当家五大板块为主体的精品人文阅读课程群落;(2)通过学科间的融合,逐步打通音乐、美术、体育及各相关课程的“精美艺体”课程群落;(3)基于STEAM视野下的科技课程开发与实践、“手脑协同,启思明理”数学实验课程为主体的“精妙探究”课程群落。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课程群:课程群是指按照施教对象的认知规律与能力培养规律科学合理地将统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相关而又具有互补性的课程,按照一定课程框架进行整合,形成富有校本专业特色的新课程系统的课程群落。本研究中的校本课程群是基于校本特色,依托“精品人文”、“精美艺体”、“精妙探究”课程群的建设,构建 “大课程”的布局,突破按学科组织课程的传统方式,整合学校主题相通、内容相近的相关课程,突出内在的逻辑统一,由追求单门课程内容的严密、完整转为课程群内部的衔接、完善,使校本课程之间由原来的相互隔离转变为相互贯通,相互重叠转变为相互补充,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进行课程建设。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

作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学校课程体系的重构,已成为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的核心关切。近年来, 我国一直以课程改革的方式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当前,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西方国家注重根据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同时这一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正在中国形成一股研究热潮,引起学术界诸多讨论和学校实践层面诸多变革。

“课程群”的架构对于学校来说,确实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第一,有利于根据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统筹设置课程;立足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第二,可以使教育资源配置、教师配备得到统筹安排和合理利用,提高学校效能;第三,“课程群”可以使人们树立基础教育的整体意识,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思想的端正,推进学校课程变革。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领域的热点,亦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灵魂。课程群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大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基于学生发展尝试了“人文”、“艺体”、“探究”课程群落的开发和实施,立足学科跨界、项目融合、课内外延伸,着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引领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2.研究的价值

教育部《关于全国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整个学校课程的灵魂,统整学校课程规划和建设的各个要素基于儿童立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我校一直坚守的基点与目标。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适性扬才,多元开放”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建构以“上善、健美、智创”为育人目标,以“聚焦核心素养、实现跨界衔接”为课程理念,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校本课程特色化设计,拓展课程系列化开展”为课程策略的多元领域、多元层级的课程体系

课程群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拥有特定的素养。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最终确定后,要发挥课程整体育人的价值,我们首先要快速反应、群策群力,对核心素养进行校本化理解和解读,顶层设计出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并最终落地。其次通过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力图通过“三精课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群的开发”的课题研究,关注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涵养的和谐发展,既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培养学生积极的主体意识、人文情怀、审美雅趣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 

 1.通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三精校本课程群的开发研究,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优化三精(精品人文、精美艺体、精妙探究)课程环境,完善无界限、有整合的课程结构,探索建立校本课程案例资源库和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构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体系。努力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形成我校教育教学的特色、亮点。

2.通过研究,在低结构,高创意中给予学生自由的头脑大胆的想象;在多资源,重合作中赋予学生丰富的经历乐群的品质,享受成功的乐趣,构建知识体系,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使学生核心素养、兴趣爱好得到进一步提升。

3.通过研究,更新教师观念,提升老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增强老师的课程执行力,使教师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的实践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内容:

(一)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分析研究

调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情况,已取得的成绩和遭遇到的问题,确定我校课程建设的方向。

(二)三精校本课程的内涵、价值研究

体现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价值追求,探究学校课程群的开发逻辑,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达成上善、健美、智创的学校育人目标,彰显“五向”形象特质。

1.精品人文课程,以人文学园为体验平台,根据人文学科特点,创设以人为本的人文书院环境,开发实施大人文课程群,培育学生人文素养;

2.“精美艺体课程,以艺体学园为体验平台,根据艺体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可自主选择的能(合唱课程)善(舞蹈课程)、(三球课程)绳键课程)并济、(动漫创作课程)(少儿书画课程)与共等艺术和体育课程群,提高学生的观察、鉴赏、审美、修身和创造能力,培育学生的艺术和体育素养;

3.精妙探究课程,以创客空间和数学实验室为体验平台,根据科学与数学学科特点,建设创新实验室和网络虚拟实验环境,立足学科跨界、项目研究、团队建设、创客空间、线上线下,开展STEAM课程、数学实验课程群,以渗透团队合作、创意思维、全球意识为核心,以能力的提升和习得作为编制课程的体系,培育学生乐于探究的品质和创新素养。

(三)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三精校本课程群的开发研究

1.精品人文校本课程群的开发研究;

2.“精美艺体”校本课程群的开发研究;

3. “精妙探究”校本课程群的开发研究。

(四)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三精校本课程群的实施策略研究

1. 基于团队建设的教师发展策略研究;

2.基于多元学习的课堂改革策略研究;

3. 基于三大学园的课程环境建设研究。

(五)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三精校本课程群的评价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追求,运用泰勒的课程开发原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开发三精校本课程群,打造学校特色文化,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坚持研训一体化的原则,把培养有潜力、敢于创新的中青年教师放在重要地位,以科研带动教学,推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信息资料,掌握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借助先进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实践。

(2)调查研究法:围绕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问题,运用访谈、问卷、调查分析等方法搜集事实材料,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这些决定课改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进行系统的关联性思考与突围,来创生优质课程,实现对学生学习经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引导。

(3)行动研究法: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发现问题,并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注意积累各种研究资料。

(4)经验总结法:对校本课程群开发研究中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与实践体系,并编制校本课程资源包。

3.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6年8月-2016年12月)

为保障课题研究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地展开,本阶段我们精心挑选校内一批课堂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课题组成员,成立一支由校长室及课程教学主任、骨干教师为队伍的课题组。设计、修订课题方案,规划子课题群落。

(2)实施阶段(2017年1月-2019年6月)

完善课题管理。建立“课题中心组-子课题实验组-实验教师”三级管理体系,制定一整套制度和措施,保障课题的顺利、按时、优质完成。

(3)总结阶段:(2019年7月——2019年10月)

对课题的全过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提炼出具有可借鉴价值的课程图谱和教学模型,汇总研究论文,申请结题、鉴定。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三精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满足个性化需求对于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十分重要。瞄准核心素养培养,落实教育行为的本质目标,把校本课程建设当做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渠道。

2)三精课程群开发与实施有助于提升教师课程理解与执行力。三精校本课程群的开发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赋予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力和责任,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高搭建了新型的平台。

3)三精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能彰显我校办学特色。三精校本课程群开发以学校教育为指导,可以有力地促进学校教育哲学的理性发展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如果说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追求,教师专业成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结果,那么,学校特色的形成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追求和结果”。

2.创新之处:

1)课程结构的创新。从核心素养培育出发,开发与实施三精校本课程,这必将极大丰富学校课程的内涵,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

2)课程内容的创新。“精美艺体课程,以艺体学园为体验平台,根据艺体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可自主选择的课程;精妙探究课程,以创客空间和数学实验室为体验平台,根据科学与数学学科特点,建设创新实验室和网络虚拟实验环境,立足学科跨界,有利于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提升;精品人文课程,以人文学园为体验平台,根据人文学科特点,创设以人为本的人文书院环境,为学生特长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1.关于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三精校本课程群开发的论文

论文

每学年积累

2.关于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17.2

3.形成艺体校本课程群的开发案例

案例

2018.2

4. 关于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三精校本课程群开发的中期研究报告

阶段研究报告

2018.7

最终成果(限3项)

1.三精校本课程群结构体系及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

2019.10

2. 关于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三精校本课程群开发案例集

案例

2019.10

3. 关于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三精校本课程群开发的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

2019.10

(七)完成究任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学术科背景、经历究能力、究成果;②究基,包括围绕课题展的文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究任的保障件,包括料的得、经费措、时间的保障等。)

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本课题组中,负责人盛亚萍是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组员中,吴春燕、朱小昌、周静、祝卫其、曹燕等均为常州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课程开发和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勤奋刻苦、敢于探索、乐于反思,掌握了许多具体的科研操作方法,近两年来撰写了10多篇论文、案例,先后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和获奖。

二、已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近三年来,我校在各个领域、学科,根据教师自身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实践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上级专家、领导的好评。本课题成员曾参加研究并已结题的课题如下:

1、省级课题:《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结题。

2、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本真”课堂的实践研究》   顺利结题

3、市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交往互动的实践研究》 顺利结题

4、市级课题:《校园美丽德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顺利结题

5、市级课题:《小学术科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 顺利结题

在几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能结合“新基础教育”展开教育教学的研究,积累了一些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方法,完善了课题研究的制度。其间,我们的教师在几年的摸索中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研究能力,掌握了一些研究的方法,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课题研究对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重要。并且感受到了搞研究应该贯穿与整个教育教学实践,知道了学习——研究——实践的互为关系,养成并具备了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出现了一些想研究、会研究、善研究的老师。学生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们比以前更会学习、更会思考、更会合作和探究了。“新基础教育”在我校的研究能很好的统领学校的课题研究,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加大领导力度。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收集工作、调研工作。

2、充分发挥省、市、区教育专家的学术引领作用。借助专家顾问团的力量进行研究过程的理性提升。

3、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综合素质。

4、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内容,保证研究落实到实处。

5、学校设立专项研究资金,保证研究工作的投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部门(单位)意见

本部门(单位)完全了解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如果该课题获准立项并有经费资助,本部门(单位)愿意以不低于1:1的比例划拨配套经费;如果该项课题获准立项没有经费资助,本部门(单位)愿意为该课题划拨不少于捌仟元的研究经费。

本部门(单位)帐号:8773204111601201000001577;开户银行:江南银行薛家支行

户名: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会计中心。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四、课题委托管理部门意见

县(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高校、大市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五、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课题申报表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