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活动记录
《基于译林小学英语新教材背景下教材重组和整合的研究》
课题组研究课活动记录
时 间 | 10月19日 | 地点 | 六(8)班 |
参加人员 | 苏亚琴、蒋志娟、蔡亚波、洪欢骅、张菊平、徐曼虹、沙莎,刘敏娟,王丽 | ||
研究目标 | |||
主 持 人 | 苏亚琴 | 记录人 | 张菊平 |
提出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 问题反馈与改进措施: 1.导入缺少情境支撑,苍白突兀。教者在语篇前直接呈现两幅图学习标志,然后又聚类呈现了多种标志并学习,缺少情境支撑而且需要三种相同的结构才能进行聚类呈现。 改进措施:课堂伊始可以通过亲身经历游玩青枫公园时发现了不同的标志,从而引出新授的标志No parking, No smoking,No littering以及新句型What does it mean? It means you can’t... 在教学新句型时, 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和运用新句型。 2.活动丰富,多而不精,建议整合。课上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然而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加以整合和删减。 改进措施:学习第一段文本时教者采用了设问What does it mean?和What does Mike scy? 这里问题突兀,可以直接引导孩子The floor is wet, so they should be careful.再如教者设计了根据文本内容完成书上p50选择和填空,可以作为课后的反馈作业。最后 listen and order环节,通过听再来排序,学生的思维量大大降低,listen and fill in blanks也是一样,学生不需要听,完全可以根据图片信息和联系上下文来填空。 3.板书课堂呈现不够精美,推进缓慢。改进措施:课前可以制作精美的词汇卡片,在黑板上画好漂亮的边框,课上只要进行粘贴就好。 | ||
研讨后反思及收获 | 反思及收获: 首先,大家对于新教材的重组和整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研讨的过程中大家围绕这一研究目标都谈了自己的理解和建议,比如本节课上教学内容的重组和整合贯穿始终,前后呼应。 其次,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较感兴趣,乐于学习,学生的求知欲强,老师可以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做中学,以成就感培养学生。我们觉得课堂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在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纵观课堂的教学,发现教的痕迹还是较重。在课堂上,自己应该放手,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机会,更多练习、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