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学习目录

11月学习记录

作者:李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7-11-29

《课堂转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学习记录

学习时间

11.28

姓名

李羚

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概念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阶段呈现方式不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         图画式 

在小学低年级,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尚处在前运算阶段,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这个阶段的概念采用图画的形式呈现,即除概念名称外完全以图示的形式来呈现概念。比如“1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 “减法”等概念  都是以这种方式呈现的。这种呈现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点,如形象直观、便于感知,特别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但也存在它的不足之处,因为图画式呈现概念的方式缺乏语言文字描述,如果教师不恰当地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就容易导致小学生学习概念时仅停留在图画表面,不能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

2.         描述式 

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概念通常采用描述的方法来呈现,即以概念的实际原型借助具体事例和描述性语句相结合来呈现概念   ,其中的“形”  以图示、例题等形式来表明概念的基本属性,“字”则以描述性语句作补充或概括性说明,因此,这种概念呈现方式也叫字形结合式。这种方式很常见,小学各年级都可以采用,像小数的概念、角的概念、自然数的概念等都是采用的这种方式。

3.         定义式 

到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已达到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已经能够进行心理运算,抽象思维有所发展,此时的数学概念主要采用定义的  形式呈现,即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借助原有的、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来对新的概念进行定义,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这种概念的呈现方式比较适合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定义式概念的表述一般比较简短,教学时要注意剖析关键词的丰富内涵。

学习心得思考:    小学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小学数学概念在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是学生在培养其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知识。所以,要想夯实基础,必然要狠抓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