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学习记录
“错误”其实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有主观能动意识的群体,学生的发展是不可控制与预设的过程。 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使动态的课堂变化莫测。虽然每位教师课前都做出周密的计划,教学活动的变化发展有时和某种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的时候是动态的发展过程远离教师的课前预设,甚至背道而驰。过程中,错误不可避免。错误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思维相互撞击的载体,是学生发展、创新的必经通道。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是课堂教学中闪亮的一道风景。因此,正确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健康运行重要途径。下面本人就针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耐心面对学生出错,合理评价
(一)教师要正确对待出错现象。没有错误的课堂是不真实的课堂。现实课堂中对待出错的现状:在一些课堂上,学生产生认知偏差了,出现错误后,教师往往马上令其坐下,而不是让其陈述理由;有些错误常常被老师忽略,不是没有时间处理,就是觉得无需处理,学生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正确与否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不敢随意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教师也无从获得课堂上真实的信息。看似进展顺利的课堂,实质上抹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独特性。教师要正确对待出错现象:要允许学生出错,要耐心对待学生的错误。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彻底“根治”错误,要给予时间找错、议错、辨错,从而将错误消灭在萌芽阶段,为以后学习注射一剂预防剂。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尊重、理解、正确对待出错的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心理负担,思维才更活跃,探索和实践劲头就更足,智慧的错误与有价值的错误就会在学生思维中结果。
(二)正确、合理地评价错误。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等都有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千万不能草率处理。有的教师一看学生的答案跟自己预设的不一样,就非常着急地打断学生,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要让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充分展示出来,教师也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更不能讥笑学生。否则将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1:在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中练习数数时:
师:小青蛙想努力的看到大海,现在已经跳了199级阶梯,接下去是多少级呢?
生:200
师:你是怎么知道199后面是200的?
生1:二百一,二百二,二百三,二百四,二百五,二百六,二百七,二百八,二百九,就三百了。(学生速度很快的说了那么多)
师(微笑):你是这样数的,等会儿听听别的小朋友怎么数,老师现在问的是,你是怎么知道199后面是200的?谁来说说看?
生2:因为99后面是100,100+100=200
例2:有个小故事:一位日本老师曾对一些弱智儿童进行有计划的训练。他伸出五个手指让一个孩子数,孩子只数出了3根,他却非常高兴地对那位孩子说:“你真的太伟大了,第一次就数了三根,只不过少了两根。”他就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
正确、合理的评价错误就是要教师本着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原则,学会等待、倾听完学生的错误,再采取适当的评价。例1中当时教师并没有马上打断学生的回答,而是先耐心地等待、倾听完学生的回答,再重复问题,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的保护,人格得到了真正而充分的尊重。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没有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顾虑,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合理利用学生出错,巧妙生成
课堂中既然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教学就不可以去求顺、求纯、求完美。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问题在于,当 “意外的通道”出现的时候,教师如何从“意外的通道”中带领学生走向“美丽的图景”?
(一)错误在学生争论中明理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作为教师不能急着解释、下定论,而是要把错误抛还给学生,“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给他们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时,出现91.8÷3.8这样一道题,学生在确定余数时出现错误,其中一小部分学生认为商是24余数是1,还有一部分认为商是24余数是0.1,双方争得面红耳赤,讨论、辩论、明了的动态课堂场景就此开演,学生的错误资源有效地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并没有马上说出谁对谁错,而是组织学生自己去思考、辩论、验证。
生1理直气壮的说:“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就变成了918÷38,竖式上清清楚楚写着商是24,余数是1,为什么不对?”
另一方认为:“1、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并没有说余数不变,余数1在十分位,所以表示0.1。2、通过用除数和被除数相乘再加余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可以检验出余数是0.1,是正确的。最后大家取得了共识。”正是一些学生出现了错误,大家通过分析、验证进一步明确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华罗庚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
(二)错误在自由交流中感知
例如:
一位老师上的《锐角与钝角》,师:下面让我们做个小游戏放松一下。拿出活动角,摆一个锐角。(生摆)再大一点可能是什么角?
生1:直角
生2:钝角
生3:也有可能是锐角
师:真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说边拿出教具大的活动角,师摆的是锐角)
生:哇!好大的角啊!
师:我的角大吗?
生4:不大还是我的大?
师:你来说说为什么还是你的大?
生4: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我叉开的比你的大。
师:真你能干!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老师把出现的问题抛回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同学出现的问题,让出错的孩子的记忆更加深刻。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意外资源,这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我们必须用心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学生的智慧闪耀光芒。
(三)意外在师生讨论中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随着新课程实验的逐步深入,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堂逐步走向生活化、合作化、开放化,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与兴致来参与课堂学习,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意外事件”。然而,正是这些“意外”,才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宝贵的资源。
教《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利用仅有的20根小棒不能摆出老师要求的数,再感悟通过自由合作摆出45。
生1:老师,生2不和我们合作,他还玩彩笔!(生2不仅没有生气,还趴在桌上窃笑,老师很想训斥几句,但又不想影响正常的上课。)
师(亲切地):有什么高兴事,说给我们听听好吗?
生2:老师,我不合作也能摆出67来。
师(好奇地):是吗?把你的摆法给我们讲讲!
生2:我用1根彩笔表示十,用一根小棒表示一,6根彩笔和7根小棒合起来就是67。
这不是对100以内数很好的认知深化吗?如果训斥一番,那样可能不会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更不会听到学生后面精彩的发言。此时可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时机,于是——
师:谁听明白他的意思了?(一生重复生2的方法)
师:这样摆,行吗?(老师请学生讨论)
师:同意这种方法的举手。(几乎全都举手)
师:是啊,这种方法完全可以,你真了不起,创造了假设的方法,用手中很少的东西表示很大的数。这种方法怎么样?(“好!”学生异口同声)下面大家再来表示98。
……
通过对这意外问题的讨论,学生对数的表示认识更加丰富了。
正是在“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的探究过程中,不但没影响教学效果,反而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意外的收获,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才是最完美的教学课堂。只有我们心中真正装着学生,立足全体,放眼发展,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才能充满灵感的火花、生命的活力。
多一点
爸爸:“这次数学考试,大明考了九十五分,小明,你考了多少分?”
小明:“我比大明多一点。”
爸爸:“你考了九十六分还是九十七分?”
小明:“都不是,我考了9.5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