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银兰神奇的瓦楞纸反思
《巧用废旧材料提升美术课堂趣味性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研究课活动记录
时 间 | 4月24日 | 地点 |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美术教室1 |
参加人员 | 周文雅、王佳佳、陈冰洁、盛蕾、吴银兰、王淑琼、顾澈 、杨婷 | ||
研究目标 | 废旧材料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 ||
主 持 人 | 王佳佳 | 记录人 | 盛蕾 |
提出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 问题反馈与改进措施: 1.学生应熟悉废旧材料特性。 改进措施:在运用废旧材料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多了解废旧材料的材质,了解使用的规律,根据不同的特性来装饰不同的部位,展现独特的效果。部分学生对废旧材料的使用过于随意,达不到教学效果。 | ||
研讨后反思及收获 | 反思及收获: 课属于设计·创作课,是以瓦楞纸为主要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感受瓦楞纸的独特肌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学生准备的瓦楞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从商店里买来的,色彩很丰富,但是只有两层,太单薄;另一种是从生活中找到的废旧纸盒,层次多、但色彩单一、朴实。美术课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针对学生准备的材料,我把这一课分为了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瓦楞纸的特性,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自己发现瓦楞纸盒的“与众不同”上:用眼看一看,观察瓦楞纸侧面纸张的排列方式;用手剥一剥,了解多层次结构;用指拈一拈,感受瓦楞纸的弹性;用手撕一撕,体验瓦楞纸的韧性。通过这样的体验性学习,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瓦楞纸的特点。在让学生尝试用色彩丰富的瓦楞纸做拼贴画时,发现买来的瓦楞纸只有两层,上面一层是波纹形的表面,在用双面胶粘贴时容易脱落。后来尝试用了乳胶才解决了这个难题。用废旧纸盒的瓦楞纸制作相框的过程中,剥离不同的纸层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刀刻的力度和用刻刀的安全性,剥的时候要细心、耐心些。第二课时的教学以立体造型为主。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做,学生发现两层瓦楞纸在折叠时,顺着波纹线折容易,但要保持造型有难度;如果用废旧纸盒的瓦楞纸折叠时要把折叠处外层切开才能折得整齐。这些都是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方法。我觉得在手工制作课中,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比老师通过精密的示范和烦琐的讲解来解决一些教学难点更能让学生提起兴趣,相反如果经常把问题想得太周到,讲得太全面,会让学生养成依赖的习惯,丧失发现、探索的能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