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开课吴银兰
《巧用废旧材料培养学生美术创意能力的实践研究》
课 题 研 究 教 案
学校:薛家中心小学 | 年级:三年级 | 班级:3 | 研讨人数:9 | ||||
学科:美术 | 课题:风来了 | 教师:吴银兰 | 研讨日期:5.14 | ||||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过程方法:感受风来时的情景,学习表现风的形式。 情感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 ||||||
研究目标 | |||||||
教材分析 | 《风来了》一课选自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首先呈现了不同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图片,让学对“风”这个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事物有一个直观感受:教材呈现的有关图片目的,是让学生从可视的形象中去体味风的方向、大小、疾缓等,从而达到帮助儿童从中获得方法和经验的体认。这样的编排,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要求。 | ||||||
学生分析 | 三年级学生逐渐能客观、实事求是地认识周围事物,并能凭记忆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他们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同时也欢迎更新颖,更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他们敢动手,爱提问,好奇心强,乐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喜欢用自己独特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了满足儿童的这些认知、身心特点,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增强学生的感受,在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这样对学生观察、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
教学过程(第 课时) | |||||||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和策略 | ||||
一、导入
二、欣赏
三、学生创作
四、作品展示评价
五、拓展 | 一、听风 1、导入: 师:同学们,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段声音,看看能不能听出是什么声音? 2、课件播放风的声音。 师:好,可以睁开眼睛了,大家听出来了吗?那是什么声音呢?(生:风)是风来了,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3、板书:风来了 4、打开书自学本节课内容。
二、找风 1、师:听过了风声,大家想象一下,风究竟长什么样子呢?谁能用线条画一画风的模样? 2、学生上台画风。 3、师:从你们的线条中感受到风的方向、大小、快慢,那么你们知道风是从哪里来的吗? 4、师:播放课件(风从哪里来) 5、生:观察稻草人动画,感受风来时的感觉。 6、师:事物倾斜的角度决定风的大小。 三、示范风 1、师:大风来的时候,有些物体的形态就会发生变化。 出示范画(静止不动的柳树):无风时的柳树。 师:当大风来的时候,它会有什么变化呢? 师进行示范“风来了”的情景。 2 师出示几幅不同形态的柳树的作品。 学生感受风的大小? 3、播放课件图片:接着我们再来看看人在大风中的样子。(多引导动作和表情的不同)。 学生情景模拟,进行互动环节,进一步感受风来了的感觉。 师:欣赏了这些图片,我们知道人在风中不仅有动作的不同,而且有外形的变化,同时还有表情的变化,有紧张的,有艰难的。 师:出示纠错作品(风向一致) 生:认真观察,纠正错误。
四、画风 1、师:现在该你们来动动手了,请看作业要求: A、突出主要事物 B、添加适当背景 C、铅笔画出轮廓并勾线。 根据自己的想像,画出风来了的感觉。 2、学生作画,教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听音乐作画) 五、评风 展示作业。 师:你最喜欢那一幅?哪幅画最有特色,最能表现出风来了的感觉?为什么?
你最喜欢那个小组的作品?为什么?你想给谁提点建议吗?你对自己作品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改进,你觉得它适合装扮在哪里?
| 学生管擦讨论 运气好的话,还可能在树枝上或者树皮下发现虫卵或者小虫子
学生思考讨论:生火取暖、做鸟窝
学生欣赏学习,掌握技术要领
学生分组或独立制作
学生自评互评 | 引导学生思考枯树枝的作用,拓宽思维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为孩子们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学生
学生想象制作
学生在点评过程中进行总结讨论,突出学生实践的效果和预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