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

作者:吴宏露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8-09-03

《古诗诵读》课程纲要

课程

名称

古诗诵读

设计者

吴宏露

适用

年级

一年级

 

总课时

 

17课时

课程

类型

阅读类

课程简介(200字内)

中华民族有着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化成果。在这无数的文化成果里,诗歌是最为璀璨的一颗星。尤其是唐诗,更是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可以说,我们是一个诗歌的民族。即使在如今这个网络化的时代,诗歌依旧有着它的独特魅力。文明在于传承,学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落在他们的肩上。古诗诵读课程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取八个主题,同一主题下选取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诗歌,通过诵读、鉴赏、绘画等形式让孩子学习古代优秀诗歌的一门课程。旨在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有所积累,以及激发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愿望。

背景

分析

500字内)

一年级的学生一方面年龄较小,注意力和理解力都比较弱;另一方面,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兴趣。所以,课程选取了八个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感兴趣的诗歌主题,分别是“诗中有画”、“诗中童趣”、“诗中典故”、“诗中节日”、“诗中哲理”、“诗中意象”、“诗中秋季”和“诗中冬季。开学第一课,我选择了“诗中有画”这一主题,一方面“诗中有画”是古诗的一大特征,另一方面一年级的孩子对绘画普遍比较有兴趣。因此,课堂教学可以先学习古诗,然后再让孩子按照古诗的诗意以及自己的理解将古诗转化为绘画形式。这样的课堂教学还是比较适合一年级的学生。之后,根据本学期的季节情况,给学生上“诗中秋季”和“诗中冬季”这两个主题。

 

课程

目标

 

一、总目标

1、认识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厚底蕴,了解中国古代优秀诗歌。

2、在读古诗、背古诗的过程中,激发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宏扬中国传统文化。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1、能朗读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诗句,形成诵读的兴趣和习惯;

2、扩大生字量,以此为识字启蒙教材,积累更多的生字、词汇;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1    “诗中有画”《绝句》(杜甫) 第1课时

2    “诗中有画”《滁州西涧》 (韦应物)第2课时

3    “诗中典故” 第1课时

4    “诗中典故” 第2课时

5    “诗中秋季” 第1课时

6    “诗中秋季” 第2课时

7    “诗中童趣” 第1课时

8    “诗中童趣” 第2课时

9    “诗中节日” 第1课时

10   “诗中节日” 第2课时

11   “诗中哲理” 第1课时

12   “诗中哲理” 第2课时

13   “诗中冬季” 第1课时

14   “诗中冬季” 第2课时

15   “诗中意象” 第1课时

16   “诗中意象” 第2课时

17   “诗中意象” 第3课时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首先,本着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将课堂由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背的形式,转化为多形式,学生自读、互学、感悟等方法,学习古诗。

其次,古诗诵读关键还是要诵读,因此在诵读的环节上还要加大力度,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开火车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形式,让学生能在有趣的环境下学习。

最后,还要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小游戏或是让学生自己到讲台上来讲故事等形式,让他们能通过“动”来掌握知识。

主要参考文献

《唐诗三百首》、《送诗三百首》

备 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课程纲要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