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课程纲要
《古诗欣赏》课程纲要
课程 名称 | 古诗欣赏 | 设计者 | 唐静亚 | ||
适用 年级 | 一、二年级 | 总课时 | 16课时 | 课程 类型 | 赏析 |
课程简介(200字内) | 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带领学生诵读《古诗词诵读》,理解古诗词的诗意以及了解古诗词的作者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和生活实际了解诗文的意思;阅读浅近的古诗词,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感受语言的优美。 | ||||
背景 分析 (500字内) | 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三千余年前夫子谆谆切切,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应学诗,三千余年后的1999年的一个春日,我们同样听到了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的劝勉:“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古诗文教学开始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为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班将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享受阅读的乐趣。
| ||||
课程 目标
| 1、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诗人及著名的诗句。喜爱古诗,能自觉朗读、背诵古诗,达到琅琅上口。 2、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 3、通过诵读古诗词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 4、通过古诗词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5、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情境中或者一定的场景中联想到相应的名诗。
| ||||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 课时具体内容安排第一章斜风细雨不须归1立春《元日》2雨水《渔歌子》3惊蛰《游子吟》4春分《绝句》5清明《寒食》《清明》6谷雨 《桃夭》7《海棠》8告别春天《送别》第二章也无风雨也无晴9立夏 《立夏》迎接夏天的到来10小满《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11芒种《观刈麦》12端午节《屈原。渔父》13夏至 《夏九九歌》14小暑《夏日南亭怀辛大》15大暑《纳凉》16考核
| ||||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 1、评价原则: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应用,注重学生亲身参与阅读并获感悟和体验。 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评价,重视学生喜爱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2、评价方式:(1)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2)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实践活动的评价相结合。 (3)以定性评价为主。 | ||||
主要参考文献 | 《唐诗宋词赏析》《24节气诵读古诗词》 | ||||
备 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