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笔绘恩心》课程纲要
《彩笔绘恩心》课程纲要
课程 名称 | 彩笔绘恩心 | 设计者 | 刘露娟(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 ||
授课 年级 | 二年级 | 总课时 | 16课时 | 课程 类型 | 美术综合类 |
课程 简介 | 感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常怀感恩的心,这样才会有感恩的行为。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感恩之心,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因此,此校本课程就安排了以感恩为主题的绘画课程。从感恩我们的身边人做起: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手足、感恩同学。运用故事引领、行动落实、文化熏陶、绘画表达等有效的策略,让学生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与成长的真谛。 | ||||
背景 分析
| 当今社会,孩子在父母的心目中成了“小皇帝”、“小公主”,溺爱有加。很多孩子唯我独尊、自私冷漠,远离了感动,忘却了感恩,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把教师的教导不放在心上,淡漠了兄弟同学之情。针对这种道德的缺失,情怀的失落,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一直在思考,我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于是,我的校本课程就是以感恩自己的父母为切入点,然后再延伸展开教育。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系列活动中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 | ||||
课程 目标
| 本课程学习之后,相信你能够: 1. 1.通过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知道父母的爱是无私的,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 民族的优良传统。 2.通过了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含义,认识到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 3.认识到手足和睦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 4.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关心爱护、宽容理解。 5.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应该怎样做一个孝敬体贴长辈、懂得关心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同学的好孩子,并进一步转化为自身的行为。 | ||||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 | 本课程分成四个主题单元展开。
课时1预备课,分享课程纲要。 单元一 感恩父母 课时2: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讲故事、看相关视频、讨论交流,唱感恩之歌) 课时3:汇报自己回家的实际行动,欣赏儿童画,教师示范,学生绘画打底稿。 课时4:教师指导学生绘画中需要纠正的地方,学生修改绘画并图色 单元二 感恩教师 课时5:了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含义(讲故事、讨论交流:彼此分享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或趣事) 课时6:欣赏儿童画“我们的老师”,谈谈自己的老师的相貌、穿着、性格,教师示范,学生画一画自己的老师。 课时7:教师指导学生绘画中需要纠正的地方,学生修改绘画并图色,评价 课时8:了解“教师节”的意义,学做贺卡,给老师制作一张贺卡,教师提前制作几张贺卡,课上展示并示范。 课时9:给老师写写心里话,然后用绘画的方式进行美化。 单元三 感恩手足 课时10:认识到手足和睦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讲故事、分享交流) 课时11:欣赏儿童画,创作有关兄妹情的画(示范,学生绘画) 课时12:教师指导学生绘画中需要纠正的地方,学生修改绘画并图色,评价。 单元四 感恩同学 课时13: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关心爱护、宽容理解。(讲故事、分享交流) 课时14:欣赏书签,学习书签的制作,互相赠送书签。 课时15:欣赏儿童画,创作有同学情的画(示范,学生绘画) 课时16:教师指导学生绘画中需要纠正的地方,学生修改绘画并图色,评价。
| ||||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 l 本课程最后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公示并记录。 l 评价依据:相关知识;过程表现;绘画或手工作品。各部分评价要点如下: 1.相关知识评价要点:至少能说出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分别是几月几日;能用一定的构图知识、色彩知识来描述自己的作品; l 2.过程表现评价要点:见下表。满分30分 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表 请你结合自己的表现,在下列各项中填上最适合你自己表现的等级,表现等级分5、4、3、2、1共5档,“5”代表最好的一档,“1”代表最差的一档。 题号题项等级1我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 2我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我能在生活中多做感恩的事 4我能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5我能用简洁或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6我对自己的作品比较满意 总分3.学生作品评价要点:能围绕感恩的主题、造型美观、构图饱满,可分为三等:A;B;C。
l 评价者:相关知识与作品由教师评;过程表现由学生自评。 彩笔绘恩心课程综合评分表 相关知识(10%师评)过程表现(30%自评)作品表现(共计60%师评)主题明确20%造型美观20%构图饱满20%l 成绩来源:85-100分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74分及以下为合格。 | ||||
课程 实施 | 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 教学场地:美术教室5; 教学工具和手段:自编教材,互联网,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音像资料等; 实施措施:资料收集,图片欣赏,谈心交流,小组讨论,示范引领,社会实践等方式。 资料收集:收集有关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的由来与历史;收集与课程目标相关的感恩故事:《子路借米》、《黄香温席》、《孔子尊师》、《朱德给老师让座》、《茉莉花》、《家和万事兴》。 图片欣赏:通过欣赏教师与同龄学生作品,提高学生绘画表现水平。 谈心交流:以感恩为主题,根据各个单元内容展开交流,以心换心,真心实意地与学生聊天,让他们感受到感恩带来的快乐。 小组讨论:利用小组讨论来了解更多的感恩方式、了解如何进行作品创作、表现与评价。 示范引领: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从中学习到如何才能构图饱满、线条如何表现才能生动流畅、疏密有度,色彩怎么搭配才能对比鲜明或者和谐柔和。 社会实践:我们要求学以致用,不是纸上谈兵,学生要用能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