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训练》课程纲要

作者:佟学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8-02-26

数学思维训练》课程纲要

课程

名称

数学思维训练

设计者

佟学唬

适用

年级

五年级

总课时

16课时

课程

类型

思维训练类

课程简介(200字内)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对学生有着长远的实验价值,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一方面紧扣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学生升学的需要。针对提高性的数学课外活动的需要。着重从解题方法,解题技艺等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优秀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受益终生。

背景

分析

(500字内)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专题的系统学习,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是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最好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接受能力很强,正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先进方法的阶段。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较复杂的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根据知识结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选择了故事性很强的读一读、算一算、想一想、做一做四个模块。作为数学学科爱好者,做到“法”而有“向”“研”而有“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效益,才能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彰显数学文化的美丽和其独具的魅力。

 

课程

目标

 

1、实践和应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基本而又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数学思维训练,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 
3、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课时1:四则运算一。学习加减法运算中的各种计算技巧,例如凑整、带着符号搬家、加减相消、数的分拆与合并等等;掌握加减法运算中添、去括号的法则,并借此简化运算。

课时2:基本应用题

培养应用题的审题能力与分析能力,涉及的类型包括只需逐次应用已知条件求解的问题,简单和差与倍数关系的问题,归一问题等。初步掌握等量代换的思想,以及简单的设数法。

课时3:和差倍问题一。掌握基本和倍、差倍、和差问题的解法,进而学会处理简单的多个量之间的和差倍问题。重点学习如何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课时4:枚举法一。掌握枚举的一般方法,学会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枚举,做到“不重不漏”;应用字典排列法解决。

课时5:找规律。通过观察已知项,找出所给数列、数表或图形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规律对其进行补填,解题中注意多重规律的叠加。

课时6:简单加减法竖式。补全加法和减法竖式中缺少的数字,基本方法为依据运算规则推理与枚举试算,重点掌握首末位分析和进位借位分析的方法。

课时7:周期问题各种涉及事物循环变化的周期问题,学会通过观察、试算发现周期规律,并由此进行计算,有时需灵活选择周期起点,学会处理多重周期的问题,以及与星期有关的日期问题。

课时8:智巧趣题一使用火柴棒构造图形的问题;一笔画问题;不涉及专门的数学知识,只需要一些巧妙思路和简单计算即可解决的问题。

课时9:四则运算二。学习乘除法运算中的各种计算技巧,例如凑整、带着符号搬家、乘除相消、数的分解等等;掌握一些特殊数的计算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简化计算;掌握乘除法运算中添、去括号的法则;学会正确使用分配律。

课时10:和差倍问题二学会分析较为隐藏的和差倍关系,进一步掌握画线段图的方法,学会利用不变量进行分析的方法。处理多个对象的和差倍问题时,注意选取合适的“1”倍量

课时11:鸡兔同笼问题一学会求解已知“头数和与腿数和”的典型鸡兔同笼问题,以及与其结构相同的问题。熟练掌握假设法,并理解逐步调整的思想,初步了解其他类型的鸡兔同笼问题,例如已知“头数差与腿和和”,或者已知“头数的倍数关系与腿数和”的问题,并学会分组的方法。

课时12:枚举法二巩固字典排列的方法;使用树形图的方法解决更复杂的计数问题;熟练掌握分类枚举的方法。

课时13:等差数列掌握等差数列中的首项、末项、项数、公差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等差数列中的各种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与等差数列相关的各种问题。

课时14:几何图形的认知认识各种基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剪拼和立体图形展开;看懂立体图形的示意图,锻炼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课时15:盈亏问题一了解盈亏问题的两种基本灯型,一种是由人数差别而产生的盈亏,另一种是由每个人分得的物品数量差别而产生的盈亏。通过比较法,解决较为简单的盈亏问题,主要涉及“盈盈比较”和“盈亏比较”。

课时16:盈亏问题一了解盈亏问题的两种基本灯型,一种是由人数差别而产生的盈亏,另一种是由每个人分得的物品数量差别而产生的盈亏。通过比较法,解决较为简单的盈亏问题,主要涉及“盈盈比较”和“盈亏比较”。

实施措施:

1.儿童立场。本课是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必然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2.科学性。以心理学、脑科学、思维学研究成果为依托,进行科学的数学思维训练。体现以下三原则:①学科性原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与数学知识的教学紧密结合;②系统性原则。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贯穿在各年级数学教学的始终;③针对性原则。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年龄差异,使思维训练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

3、全面性。数学思维训练从整体着眼,即要从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方法和策略的应用,数学思维习惯与态度的形成等各方面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目的。

4、系统性。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依托,以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数学教材中的训练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及训练策略。首先是梳理教材中的数学思维训练点,使教师明确各年段的思维训练要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施训;其次是知识的结构化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形成对数学思维的系统认识。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经验,不能单纯地以知识点的掌握来评价一个学生。要让学生终身受益,就要使他们获得思想方法的指导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养成一种科学精神及态度。评价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是首要的。当然,操作能力、实践活动、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的评价也十分必要的,总之是不能单纯以一张试题来评价学生。
  评价的方法很多,内容也很广。也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觉得自己对这种学习是否有兴趣,有没有一种成就感;可以学生互评,特别是实践操作方面,学生互评,其实也就是一个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还可以由家长来评价,评价自己的子女、评价训练的方式,方法和取得的成绩;当然辅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辅导教师可以通过考勤、考核、课内外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多层次多方位地给予评价。

备 注

以上课程涉及工具操作和校外活动,需要注意课前的指导、联系和学生的安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课程纲要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