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作者:陈秋灵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8-02-26

《数学思维训练》课程纲要

课程背景

新课程标准中写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我们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决定开发与实施《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接触这门课程,学生对于新知识最初建立的表象才是正确的、形象的、深刻的,而且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同时也为教师们发展教学才能,提供了最佳舞台。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数学思维训练能使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数学题,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解答比平时学习难得多的数学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力。体会攻克难题后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3.情感目标:通.过数学思维训练,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

4.思维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课程内容

第一章  数学故事会(1课时)

第二章  数字谜(2课时)

第三章  图形的秘密(2课时)

第四章  拼拼摆摆(2课时)

第五章  速算技巧(3课时)

第六章  等量代换(3课时)

第七章  有趣的规律(2课时)

第八章  自我展示(2课时)

第九章  趣味问卷(1课时)

课程实施

任课老师:陈秋灵

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

教学场地:二(7)班

适用对象:对数学活动有兴趣、想深入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强且积极思考的学生

实施安排:激发兴趣(讲一些数学的小故事、数字谜),实际运用(速算技巧、等量代换),自我展示(展示自己发现的数学有趣的规律),趣味问卷等方式。

1. 激发兴趣……讲一些数学方面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喜欢、愿意来学这门课程。还准备了一些猜数字之类的小谜语,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数学氛围。

2. 实际运用……教授一些简单的速算小技巧,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也有许多的用处,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为以后学习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无穷

3 自我展示……通过之前老师讲的一些数学规律,自己也去找找数学小规律,并在全班进行展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敢于展现自我。

4 趣味问答……老师准备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解答,既是对平时课程的检验,也能发散学生的思维。

课程评价

一、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重过程,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学校采取期末检测考核的办法对教师实施单项考核,考核指标等同于其他学科考核。根据教师工作量化指标算出积分,评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三部分。

二、对学生的评价

1、对学生采用形激励性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 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以促进实现自身价值为最终目标。对学生的评价分别从“课前准备、课堂表现、知识掌握、技能应用、自我展示”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评。考评分“平时考核”和“期末综合评定”两步:平时考核内容为出勤情况、平时检测、动手能力;期末综合评定内容为课堂发言,活动记录、趣味问答考核、自我展示等。

2、考评按照自评、互评、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最后形成综合评定等级。其中,自评权重为20%,互评权重为30%,指导教师评价权重为50%。

3、学生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与待合格四级。80分及以上为优秀,70分—80分为良好,60—7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待合格。

 

 

 

 

4、《数学思维训练》学习评价表

分值

       

  

20%)

  

30%)

指导教师评价

50%)

综合

评价

平时

 

40

10

10

20

期末

评定

60

10

10

20

趣味问答考核

20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课程纲要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