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体验作文》纲要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校本课程讲义
课程名称: 新体验作文
执教老师: 徐佩
上课地点: 六(3)
目 录
1、 课程纲要
2、 点名表
3、 讲义
薛家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 名称 | 新体验作文 | 撰写老师 | 徐佩 | 课 时 | 17 | 适用 年级 | 六 | |
开 发 背 景 (教师资源、 学生需求) |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生活素材摄取得好,写作就“自有源头活水来”.怎样让学生走上一条首先汲取生活素材再写作的新路?《小记者2》可督促学生按书中设定的步骤进行观察写作,在进行指导练习后带领学生步入“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美好境界。对于本组的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作文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他们,有的找不到新鲜活泼的素材,有的不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有的对事情发展的过程表达得不清晰,所以,本学期开设了这一门校本课程。通过让学生体验、观察的等方式,丰富学生的感受,指导他们用通顺流畅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 |||||||
课程
目标 | 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留心生活的良好习惯与积累素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给写作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1、注重学习的乐趣与体验,注重学生的点滴进步,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与体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2、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和学生参与活动的状态,采用听说读写等多种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3、学期结束时每人上交一到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教师认真批阅,认真评讲,对学生的学期表现作综合评定。 | |||||||
教学评价(原则与方式)
| 体现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从课堂表现、进步程度以及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等方面评出等第。 注重对字词句的积累与灵活运用,在多种的活动形式中获得感悟体验,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的结合,重视过程中的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认识与自我改进。 增设文学欣赏、习作园地的栏目,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 |||||||
条件 保障 | 生活资源的收集 文学作品的欣赏 整合评价的方法 精心的组织与有效的练习。
| |||||||
课时 | 具体内容安排 | |||||||
1 |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及要求 | |||||||
2 | 暑假趣事 | |||||||
3 | 我为老师做点啥 | |||||||
4 | 我为老师做点啥(讲评) | |||||||
5 | 两分钟有多久 | |||||||
6 | 比手劲 | |||||||
7 | 做家务 | |||||||
8 | 秋天里的歌 | |||||||
9 | 我们放风筝 | |||||||
10 | 预备铃响了 | |||||||
11 | 记一次有趣的游戏 | |||||||
12 | 神秘的礼物 | |||||||
13 | 吃口香糖 | |||||||
14 | “临时班长” | |||||||
15 | 半夜醒来 | |||||||
16 | 我的同桌 | |||||||
17 | 学期回顾 |
新体验作文 课程 点 名 表
姓 名 | 班级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陈珊珊 | 1 | |||||||||||||||||
陶诗丰 | 1 | |||||||||||||||||
李衡 | 1 | |||||||||||||||||
谢刘文俊 | 1 | |||||||||||||||||
董浩 | 2 | |||||||||||||||||
张彭俊 | 2 | |||||||||||||||||
刘柏显 | 2 | |||||||||||||||||
张娜 | 2 | |||||||||||||||||
李佳乐 | 4 | |||||||||||||||||
锁铷婧 | 4 | |||||||||||||||||
周亦菲 | 4 | |||||||||||||||||
元嘉元 | 4 | |||||||||||||||||
元嘉宝 | 4 | |||||||||||||||||
盛添 | 7 | |||||||||||||||||
刘灿 | 7 | |||||||||||||||||
查佳怡 | 7 | |||||||||||||||||
丁晨颖 | 7 | |||||||||||||||||
高语轩 | 7 | |||||||||||||||||
张子煜 | 5 | |||||||||||||||||
徐乐 | 5 |
新体验作文 课程 点 名 表
姓 名 | 班级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
蒋志权 | 5 | ||||||||||||||||||||
孙慧成 | 5 | ||||||||||||||||||||
苑清如 | 5 | ||||||||||||||||||||
姚敏佳 | 8 | ||||||||||||||||||||
孙雨璠 | 8 | ||||||||||||||||||||
简佳怡 | 8 | ||||||||||||||||||||
万歆 | 8 | ||||||||||||||||||||
姚子杰 | 10 | ||||||||||||||||||||
李昇肴 | 10 | ||||||||||||||||||||
费宇 | 10 | ||||||||||||||||||||
包艺超 | 10 | ||||||||||||||||||||
季俊辉 | 10 | ||||||||||||||||||||
石雨欣 | 3 | ||||||||||||||||||||
梁明瑞 | 6 | ||||||||||||||||||||
周沁如 | 6 | ||||||||||||||||||||
程红丽 | 6 | ||||||||||||||||||||
张颖 | 6 | ||||||||||||||||||||
殷佳峰 | 6 | ||||||||||||||||||||
刘佳彤 | 9 | ||||||||||||||||||||
刘子涵 | 9 | ||||||||||||||||||||
施俊辉 | 9 | ||||||||||||||||||||
朱芸奕 | 9 | ||||||||||||||||||||
宋宇淳 | 9 | ||||||||||||||||||||
内容 | 第一周:体验作文,激发兴趣 | ||||||||||||||||||||
教学目标 | 通过本次体验作文指导,让学生在过程中明白,我们的写作与我们多彩的生活紧密相连,它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的,只要能表情达意,用智慧的眼睛去留意生活,那就足够了。 | ||||||||||||||||||||
教学过程 | 一 回忆体验作文收获,激发兴趣。 1 体验是什么。 2 展示学生的作品,组织学生评价。 3 说说自己写体验的方法。 4 五分钟展示。 二 欣赏美文,说感受。 1 欣赏美文,想一想,怎样能把作文写好。 2发言后根据情况进行比较。 3我们应该抓住怎样的要点来叙述? 4 你在叙述内容活动的过程时,目的是什么?这就是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我们的体验。 三 开展活动,获得体验。 1 打开你的思维,理顺你的思路,尽情表达吧。 2 说一段你最有把握的内容,大家评点。
|
校本课程讲义
内容 | 第二周:寒假趣事 |
教学 目标 | 通过本次体验作文指导,让学生在过程中明白,我们的写作与我们多彩的生活紧密相连,它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的,只要能表情达意,用智慧的眼睛去留意生活,那就足够了。 |
教
学
要
点 | 一 回忆体验的写作方法。 二 进行本次作文训练。 1 寒假趣事。 2 说说寒假中的趣事。听一听,“趣”在哪里? 3你认为怎么写能写出其中独特的感受? 4 讨论:注重细节描写;点面结合;写出体验。 6 鼓励学生运用以下写作方法:排比、比喻等修辞;所见加所感;所闻加所感;所见所闻加所感;心理活动描写提示。 5 说一段你最有把握的内容,大家评点。 6 进行写作。 命题指导:你认为可以用怎样的题目更吸引人; 写作时还要注意什么; 教师巡视,边组织交流。 进行修改。 |
校本课程讲义
内容 | 第三周:我为妈妈做点啥 |
教学 目标 | 通过本次体验作文指导,让学生在过程中明白,我们的写作与我们多彩的生活紧密相连,它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的,只要能表情达意,用智慧的眼睛去留意生活,那就足够了。 |
教
学
要
点 | 一 评价上次作文:寒假趣事。 1 回顾上次写作的要求。 2 点名上讲台朗诵自己的作品,组织学生评价。 3 进行十分钟修改:注重细节、有真情实感,注重场面描写,用上合理的句式。 4 五分钟展示。 二、进行本次作文训练。 1、3月8日来了,你想为妈妈做点啥? 2、说一说你的想法和做法。 3、指导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同桌说一说。 (2)大组说一说。 4、指导观察角度:在我们为妈妈做事的过程中,妈妈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5、布置作业:仔细观察,准备习作。 |
内容 | 第四周:我为妈妈做点啥 |
教学目标 | 通过本次体验作文指导,让学生在过程中明白,我们的写作与我们多彩的生活紧密相连,在生活中感悟,在过程中描绘、学习、积淀,我们的语言才会更丰富,更有意义。 |
教学过程 | 二、进行本次作文指导。 1、上个星期,我们在周末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妇女节。板书课题:我为妈妈做了啥 要求:自主选材,通过多种角度,写出创意。 2、 发言后根据情况进行比较:讲述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3、我们应该抓住怎样的要点来叙述? 4、 你在叙述内容 活动的过程时,目的是什么?这就是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我们的体验。请你先说一说,然后拟个好题。 5、 打开你的思维,理顺你的思路,尽情表达吧。 二、学生自主完成习作。 1、进行写作。 2、教师巡视,边组织交流。 三、片段交流: 说一段你最有把握的内容,大家评点。
|
内容 | 第五周:两分钟有多久 |
教学目标 | 通过本次体验作文指导,让学生在过程中明白,我们的写作与我们多彩的生活紧密相连,它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的,只要能表情达意,用智慧的眼睛去留意生活,那就足够了。 |
教学过程 | 一 回忆体验的写作方法。 1、学生说一说。2、进行认真总结。 二 进行本次作文训练。 1 两分钟有多久。三个两分钟 2 开展活动,仔细观察。 3你认为怎么写能写出其中独特的感受? 4 讨论:场面描写;点面结合;写出体验。 6 鼓励学生运用以下写作方法:排比、比喻等修辞;所见加所感;所闻加所感;所见所闻加所感;心理活动描写提示。 5 说一段你最有把握的内容,大家评点。 6 进行写作。 命题指导: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两分钟; 怎样安排材料; 写作时要点是什么; 教师巡视,边组织交流。进行修改。 |
内容 | 第六周:比手劲 |
教学目标 | 通过本次体验作文指导,让学生在过程中明白,我们的写作与我们多彩的生活紧密相连,它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的,只要能表情达意,用智慧的眼睛去留意生活,就能写出生动的文章。 |
教学过程 | 一 评价上次作文:两分钟有多久 1 回顾上次写作的要求。 2 点名上讲台朗诵自己的作品,组织学生评价。 3 进行十分钟修改:注重细节、有真情实感,注重场面描写,用上合理的句式。 4 五分钟展示。 二 进行本次作文训练。 1、比手劲,游戏规则。 2、 开展活动,仔细观察。 3、你认为怎么写能写出其中独特的感受? 4、 讨论:场面描写;点面结合;写出体验。 鼓励学生运用以下写作方法:排比、比喻等修辞;所见加所感;所闻加所感;所见所闻加所感;心理活动描写提示。 5 说一段你最有把握的内容,大家评点。 6 进行写作。 教师巡视,边组织交流。进行修改。 |
内容 | 第七周:做家务 |
教学目标 | 1、鼓励学生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刻地感悟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学会把生活中的内容累积成作文的素材,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用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初步指导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
教学过程 | 一、教师激趣导入。 二、体验过程: 1、回忆过程: (1)要做家务了,你做了哪些准备?定下了什么目标? (2)请想想即将要做的家务活有哪些?准备分几步完成?需要多少时间? (3)家务活做得顺利吗?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克服的?有没有谁帮忙?有没有逃避? (4)家务活完成得好吗?你满意吗?有什么想法?爸爸妈妈怎么夸奖你? 2、提供词语: 搓 拧 擦 用力 辛苦 油腻腻 凌乱不堪 一尘不染 绞尽脑汁 大花脸 哈哈大笑 满头大汗 腰酸腿疼 心花怒放 仔仔细细 一遍又一遍…… 三、交流家务过程,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1)自由说,同桌交流,大班交流。 (2)选定题目。 四、整理材料 1、自己整理过程写一写,写完后自己试读,再指名全班进行交流。 2、师生点评作文。
|
内容 | 第八周:春天里的歌 |
教学目标 | 通过本次作文指导,让学生在过程中明白,我们的写作与我们多彩的生活紧密相连,它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的,只要能表情达意,用智慧的眼睛去留意生活,那就足够了。 |
教学过程 | 一 评价上次作文:读后感 1 回顾上次写作的要求。 2 点名上讲台朗诵自己的作品,组织学生评价。 3 进行十分钟修改:注重细节、有真情实感。 4 五分钟展示。 二 进行本次作文训练。 1 欣赏诗歌:《春天里的歌》 2 出示本次作文要求;带着秋天给你的印象,用诗歌的形式写下你眼中的秋天。 3欣赏几首现代诗歌,发现写作特色: (1)首尾呼应,可以反复;(2)可以写不同的春天里的事物,以小标题形式出现;(3)同样可以用上比喻、拟人、夸张、设问等修辞手法;(4)注意押韵,可逐行押韵,可隔行押韵;(5)注意节奏,朗朗上口。 4 打开你的思维,理顺你的思路,尽情表达吧。 5 说一段你最有把握的内容,大家评点。 6 进行写作。 教师巡视,边组织交流。 |
内容 | 第九周:我们放风筝 |
教学目标 | 1、学会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由远及近观察图上的景物。 2、学会有条理、比较具体地记叙一项活动。 |
教学过程 | 一、揭题,谈话。 1、春天来了,阳光明媚,人们总爱去户外搞些活动,你们喜欢搞什么活动呢? 2、昨天,我们也去放了风筝,你们的心情如何? 二、指导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1、指名读文中的第1个问题,进行观察指导。 2、指名读第2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3、指名读第3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1)要求观察图中的人物或回忆当时放风筝的情景,着重观察(回忆)人物的动作、神情。 (2)自由试说,再指名说。 三、指名一、两名学生口头作文——讲评。 四、自己选择一个认为有把握的环节写一个放风筝的片段,注意动词的正确应用,教师巡回指导。 六、指导学生完成整篇文章。 1、整篇文章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写?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课文中的三个问题就可作为写作的顺序。 2、指名学生口头作文,口述后组织评议。 3、学生写草稿,教师巡回指导。
|
内容 | 第十周:预备铃响了 |
教学目标 | 通过本次习作,让学生明白场面描写的观察角度和表达方法。更让学生明白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有所收获。 |
教学过程 | 一 评价上次作文: 1 回顾上次写作的要求。 2 点名上讲台朗诵自己的作品,组织学生评价。 3 进行十分钟修改:有丰富的想象,有声有色。 4 五分钟展示。 二 进行本次作文训练。 1、出示主题:预备铃响了。 2 想一想,可以写哪些内容? 3小组讨论。 A:场面描写; B:写出体验。 4鼓励学生运用以下写作方法: 排比、比喻等修辞;所见加所感; 所闻加所感;所见所闻加所感。 5 说一段你最有把握的内容,大家评点。 6 进行写作。 教师巡视,边组织交流。 7、进行修改。(关注场面描写的指导。) (1)同桌评改。(2)说一说相关的内容,交流优秀片段。 |
内容 | 第十一周:记一次有趣的游戏 |
教学目标 | 通过本次作文指导,让学生在过程中明白,我们的写作与细致的观察紧密相连,它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的,只要能表情达意,用智慧的眼睛去留意生活,就一定能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 |
教学过程 | 一、 评价上次作文: 1、 回顾上次写作的要求。 2、 点名上讲台朗诵自己的作品,组织学生评价。 3、 进行十分钟修改:注重细节、有真情实感。 4、 五分钟展示。 二 进行本次作文训练。 1、 说说你看到了印象最深刻的游戏是什么? 2、你认为怎么写能写出过程中独特的感受? 3、讨论:注重细节描写;点面结合;用词形象,手法多样。写作有序,按游戏前、游戏时、游戏中的顺序写。 4、说一段你最有把握的内容,大家评点。 5、 进行写作。教师巡视,边组织交流。 进行修改——交流
|
内容 | 第十二周:神秘的礼物 |
教学目标 | 1、鼓励学生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刻地感悟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学会把生活中的内容累积成作文的素材,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用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初步指导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份神奇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猜一猜吧! 二、真相大揭秘: 1)以班级为单位上台观看盒子究竟装了什么? 2)看完心里是什么感觉? 回忆刚才的场景后,相互交流。 三、提供词语: 神神秘秘 、纳闷、 好奇、 迫不及待 、真相大白…… 四、整理材料 1、选择一些词语,把以上记录的材料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2、写完后自己试读,再指名全班进行交流。 3、师生点评作文。 |
内容 | 第十三周:吃口香糖 |
教学目标 | 1、鼓励学生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刻地感悟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学会把生活中的内容累积成作文的素材,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用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初步指导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谈话导入 二、收集新材料 吃过口香糖吗?回忆吃口香糖的经过,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1)组徐读一读包装纸上的内容,并把这些内容写进文章里; (2)打开包装纸,你看了么?问了么?摸了么?把看到、闻到、摸到的都写进文章里; (3)品尝一下,什么味儿?咀嚼咀嚼,有什么声响?声音美妙得像什么? (4)教室里,哪些同学吃得津津有味?哪些同学吃得怪模怪样? 回忆简单记录后,相互交流。 三、提供词语 美观、新颖、别致、一应俱全、迫不及待、垂涎欲滴、喷喷香、甜中带咸、闻、腥味、馋猫、美美地咀嚼、砸吧着嘴巴、回味无穷 四、整理材料 1、选择一些词语,把以上记录的材料按一定顺序抄写下来。 2、抄写后自己试读,再指名全班进行交流。 3、师生点评作文。 |
内容 | 第十四周:“临时”班长 |
教学目标 | 1、鼓励学生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刻地感悟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学会把生活中的内容累积成作文的素材,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用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4、初步指导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谈话导入 二、收集新材料 想一想,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后作交流: 给临时“班长”的: (1)你怎么当上临时“一天班长”的呢?对此,你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具体的打算? (2)如果你就是临时“新班长”,你带领班级作了哪几件事?做得最顺手的是哪件事?最不顺手的呢?选择一两件写一写。做“一天班长”给了你什么启迪呢? 给全体同学的: (1)你看到自己的临时“班长”形象怎样?很神气?很能干?工作很有特色?请写一写。 (2)临时“新班长”有没有带领大家做一些班务工作?他做得怎么样?同学们对他是否满意? (3)你对临时“班长”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 三、提供词语: 兴致勃勃 干干净净 自信 响亮 严厉 忐忑不安 紧张 心花怒放 进步 胆大 再接再厉 成功…… 四、整理材料 1、选择一些词语,把以上记录的材料按一定顺序抄写下来。 2、抄写后自己试读,再指名全班进行交流。 3、师生点评作文。 |
内容 | 第十五周:半夜醒来 |
教学目标 | 1、鼓励学生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刻地感悟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学会把生活中的内容累积成作文的素材,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用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4、初步指导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谈话导入 二、收集新材料 回忆活动过程,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1)请写一写半夜醒来时自己迷迷糊糊的感觉; (2)请回忆一下,当时躺在床上,听到了一些什么白天听不到的声音? (3)请回忆一下,当时坐在床头,向房间的四处张望,你都看到了些什么东西?哪些东西颜色和白天一样吗? (4)你有没有打开窗户或者来到阳台上观赏户外的夜景?当时有月亮吗?星星多吗?晚上的户外景色和白天的户外景色有什么不同? 回忆简单记录后,相互交流。 三、提供词语: 安静 黑暗 安宁 寂静无声 虫声 风声 树梢 窗帘 摆动 模糊 色彩 光线 灰暗 影子 鼾声 四、整理材料 1、选择一些词语,把以上记录的材料按一定顺序抄写下来。 2、抄写后自己试读,再指名全班进行交流。 3、师生点评作文。
|
内容 | 第十六周:我的同桌 |
教学目标 | 1、鼓励学生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刻地感悟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学会把生活中的内容累积成作文的素材,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用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4、初步指导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谈话导入 二、收集新材料 观察同学,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1)写一写同桌的外貌,把最具有特征的部分写详细,像翘鼻子啊,缺牙啊,小痘痘什么的,就一定要写清楚; (2)写写同桌的学习情况,抓住他(她)与众不同的习惯进行比较生动的叙述; (3)还可以问一问同桌,他(她)的爱好和理想是什么? 回忆简单记录后,相互交流。 三、提供词语: 白里透红、黑不溜秋、新月眉、双眼皮、亮闪闪、漂亮、皱巴巴、响亮、津津有味、目不转睛、满头大汗、专心致志 四、整理材料 1、选择一些词语,把以上记录的材料按一定顺序抄写下来。 2、抄写后自己试读,再指名全班进行交流。 3、师生点评作文。
|
内容 | 第十七周:学期回顾 |
教学目标 | 通过本次学期作文交流,让学生在过程中明白,我们的写作与我们多彩的生活紧密相连,它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的,只要用心,一切都会很好。 |
教学过程 | 一 回忆体验作文收获,激发兴趣。 1 体验是什么。 2 展示学生的作品,组织学生评价。 3 说说自己写体验的方法。 4 五分钟展示。 二 欣赏美文,说感受。 1 欣赏美文,想一想,怎样能把作文写好。 2发言后根据情况进行比较。 3我们应该抓住怎样的要点来叙述? 4 你在叙述内容活动的过程时,目的是什么?这就是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我们的体验。 三 开展活动,获得体验。 1 打开你的思维,理顺你的思路,尽情表达吧。 2 说一段你最有把握的内容,大家评点。 |
学 期 总 结 |
本学期,让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观察,从而我们总结出了非常好的观察方法,现在作如下总结: 一、学会跟踪观察 跟踪观察(也可以叫做追踪观察),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一个事物或 者自己周围的某一个人物,进行连续的、多次的、反复的观察(这种观 察,一般不是一次两次能够完成的),从而获取具体、详实的作文素材。 这是学会观察、养成留心生活习惯的最初始的阶段。 比如,同学们经常吃某种蔬菜(或水果),但不见得就能很好地把 它写出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这种蔬菜(水或果)不是真正了 解、熟悉。要想写好这种蔬菜(或水果),就需要对它的生长过程进行 跟踪观察,同时做到观察一次就及时地如实记载一次。 又如,同学们在生活中,对人物进行跟踪观察,捕捉更多、更为感人的作文素材。 二、 学会定向观察 定向观察(也可以叫做有重点的观察),就是对生活中的诸多人物 或事物,进行有方向、有选择、有重点的观察,从而获得具体、详实的 作文素材。这是继“跟踪观察”之后,学习观察,养成留心生活习惯的第二个阶段。 如,要同学们在本周写出《我的小伙伴》或《我的同桌》这些作文。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兄弟姐妹、周围亲朋好友、学校同 学伙伴等众多人物中,进行有方向、有重点的观察,进而发现和积累足 以表现这一人物的、动人的作文素材。 为了发现和积累表现写作对象身上更生动、感人的素材,在定向观 察的基础上,当然也可以作一些跟踪观察。如下面这篇短文: 三、 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从观察中积累素材,就是积累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体验。具体地 说,就是要求同学们,把在生活中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 的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内容,触摸到的、品尝到的、耳闻目睹到的新鲜事 物,及时记录下来。在观察中积累,这是重要的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 因为小学生主要练习写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绝大多数写的又都是作者的见闻及感受。 积累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体验,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写观察日记。 跟踪观察时,可以边观察边记录,也可以定期写观察日记。这种记录, 强调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定向观察时,为了方便观察,最好是在观察 之后进行追记。 随机观察,强调作捕捉性随记——及时准确地把自己偶然观察到的 新事物、好素材及突发奇想等记录下来。因为这些素材具有偶发性和一 闪而过的特点,所以“随记”要及时,要像捕捉一种小动物那样,把它“捕捉”到自己的随记本上。这种捕捉性的随记最有价值,它对拓宽写 作面,写出有新意、有认识深度的文章,帮助最大。 无论是哪种观察日记,篇幅都可长可短。可以成文,也可以是个片 段(记下要素、梗概),只要及时地把观察所得、所感记录下来,就达 到了目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写观察日记,不能只顾写观察景、物的 日记,更要重视写观察人、事(活动)的日记。 经过努力,学生写出了很精彩的文章,很多孩子的写作能力有了进步,这些是值得高兴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