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折纸》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 名称 | 巧手折纸 | 年级 | 一 | 撰写 教师 | 杨紫涵 | |
课程 简介(200字左右) | 折纸活动是指利用普通的纸张,经过折、剪、画等活动来完成一定物体造型的一种美术活动。折纸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生动形象,易学易做,是儿童感兴趣和爱好的事情。它既能锻炼儿童的手部肌肉,又能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内容丰富,有很强的趣味性,活动形式符合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它简便易学,又妙趣横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手工活动。因此,与其说折纸是一种工艺,不如说是一种游戏。在简单的手工制作中,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艺术鉴赏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孩子们体味到了成功的快乐! | |||||
课程 背景 分析(500字左右) | 折纸历史: 折纸在我国历史悠久,它源于我国,盛行于全世界。折纸的材料非常普遍,各种厚薄适中的白纸、彩纸和花纸都可以用来制作。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的个性, 目的和意义: 1.通过折纸操作活动,增强动手能力。 2.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加强孩子对各种折叠方法和剪、画的使用,树立学习参与折纸活动及用辅助材料表现具体内容的信心。 3.通过观察、讨论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敢于表现自我。 已有基础: 1.知道折纸的基本方法。 2.知道折纸所需的材料。 3.能通过观察,自己动手折出几种简单的作品并进行装饰。 4.有信心上好折纸这门课。 所需条件: 学生准备好各种折纸、剪刀、胶水等。 | |||||
课程 目标 | 1.引导学生走进折纸世界,享受折纸的乐趣。 2.让学生了解折纸作品制作的全过程、掌握折纸的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3.通过观察、自学折纸过程养成认真、勤动手的习惯。 4.通过折纸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在交流展示奉献的过程中感受智慧劳作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 |||||
课程 内容 与 实施 | 教学内容 | 周次 | ||||
走进折纸世界 讲解纸的基本知识、折纸欣赏,折简单的小动物。 | 1-6周 | |||||
折爱心 代表讲解展示,师生共同折纸 ,评选小巧手。 | 6-12周 | |||||
折花篮 代表讲解展示,师生共同折纸,评选小巧手。 | 12-18周 | |||||
折纸鹤 代表讲解展示,师生共同折纸,评选小巧手。 | 18-24周 | |||||
课程 评价 | 对学生采用形激励性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以促进实现自身价值为最终目标。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活动评价三种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发言、作业情况及活动记录给予相应的评价,一共分为四个等级:A(10分)、B(8分以上)、C(6分以上)、D(6分以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