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作文》课程纲要

作者:李雯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7-10-11

课程

名称

体验作文

撰写老师

李雯

18

适用

年级

五年级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课内习作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6)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7)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8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9能根据各次习作要求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本着“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册教材在“积累和运用”中安排的8次习作训练,有记实作文、想像作文、有缩写和写读后感、观后感,还安排了一次不作任何要求的自由习作。

本学期安排的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办小报和搜集、书写春联。语文实践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要让学生自己制定计划,自己找合作伙伴,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努力来完成任务。

为了促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和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努力做到: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能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让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并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这些活动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而且写的文章也会很有条理,语言也会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会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彩的场面,运动场上精彩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就会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第四,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开辟作文训练的两种渠道是: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包括两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紧扣训练重点,统一要求,严格训练。

   (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三)加大阅读量,为写作提供有利保障多读课外书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将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边读边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并经常举行背诵好词好句好段的活动,以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日积月累就会越来越多,让孩子们能活学活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才会生动有趣。

(四)多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俗话说的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为了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关注孩子每一个细小的进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比如,多让写的好的孩子在前面念范文,把写的好的文章通过各种方式邮寄出去,多让孩子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等等。这样孩子们的作文兴趣会更高。

五、教师还要重视批改和讲评的作用,批改要重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批改、讲评学生的习作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保护他们表达与交流的积极性,尽力让他们获得成功感,从而不断增强习作的信心。鼓励学生精益求精,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讲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可以选择好、差典型作文,让学生观察、讨论、修改。多给予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起习作信心。

    六、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班队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机会也就越多。如,小队之间的挑战赛、擂台赛;班级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班级举行的智力竞赛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和文娱表演活动等。指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活动之后及时指导练写作文,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写出有所创新的作文来。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本课程的评价不带有甄别和选拔的性质,它的根本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作用,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评价,使评价从仅仅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使学生由评价的对象转变为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给每个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通过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学习过程的评价:

1.过程定性评价:课堂学习状态记入期末总评;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家校通、博客等)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改进作文的批改和讲评。讲评中要肯定成绩,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批改可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课时

具体内容安排

1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及要求

2

暑假趣事

3

快乐中秋

4

过个有创意的“中秋”节

5

新闻发布会

6

做新课桌代言人

7

预备铃响了(写场面)

8

如果你是班主任

9

(     )的回忆

10

那天,我受到了……

11

秋天里,我去放风筝

12

写篇读后感(个人活动——写读后感)

13

成语活过来了(写动态)

14

筷子的故事(写饭桌文明与动作)

15

月亮出来了(个人活动——写景物)

16

我想……(个人活动— —写思考)

17

失去一小时的光明

18

找朋友(集体活动——写人物)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课程纲要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