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课程纲要
薛家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 名称 | 美食文化 | 撰写老师 | 施 琦 | 课 时 | 每周 1课时 | 适用 年级 | 六年级 |
课 程 目 标 | 1、了解世界各地的饮食习惯和特色美食,拓展课外知识和视野; 2、通过对饮食的深入研究,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世界其他国 家地区的美食,体会其背后蕴含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多样性; 3、与生物学科合作,将营养学的内容加入其中,帮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美食,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 | ||||||
课 程 内 容 | 本门课程旨在通过对我国和世界各地美食的介绍,帮助学生认识到饮食不仅是单纯的生活环节,还有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隐藏其中。 本课程大致分为三大部分,即我国各地区的特色美食,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美食,以及美食与营养学。我国各地区的美食大致包括以下内容:北京、四川、湖南、西北、广东、各地小吃;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美食分为:日本(便当、寿司、拉面)、韩国(泡菜、石锅、烤肉)、法国(甜点、法国菜)、印度(咖喱)等。 《美食文化》校本课程的内容编排上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初级阶段: (1)、理论知识:从学生日常实际的饮食为切入点,学习了解日常食品的基本营养、讲解基本的营养均衡饮食。 (2)、实操技能:介绍学生日常食品的快捷简单制作方法。 (学生运用日常的瓜果、豆类、奶等实际搭配制作美味营养的早餐或者新鲜果汁等) 2、中级阶段: (1)、理论知识: 第一部分:通过中西方美食历史学习,体现中国悠久的美食历史。 第二部分:通过介绍中国美食文化、导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美食菜系。 第三部分:介绍中国大江南北的民间名小吃以及渊源历史和发源地。 (2)、实操技能: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拼盘基本技能和色彩搭配。 (学生使用蔬菜、瓜果等基本材料进行实际搭配制作操作 ) 3、高级阶段: (1)、理论知识:通过实例讲解,了解日常饮食的健康美食与不良饮食对人身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饮食卫生习惯。 (2)、实操技能:学生制定健康美食菜单,实际说明各自美食菜单的特点 4、课程重点: (1)、学习中国悠久的美食文化和历史。 (2)、了解并掌握简单的美食制作。 5、课程难点: (1)、运用所学知识制定科学营养美食食谱。 (2)、能够清晰的说明中外美食的特点和渊源。 6、课程实施方法:分别以日常饮食和中国美食两个主线,使学生了解科学健康饮食,以及中国悠久的美食文化和历史。 | ||||||
实 施 建 议 | 教学方式:教师讲解,运用多媒体资料,将自己日常积累的素材进行整合展示,为学生的展示作出示范;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学生通过理论常识的学习,推动科学健康的美食氛围。通过亲手实际动手制作美味饮品、形形色色拼盘、以及制定个人健康美味食谱等基础应用上,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健康美食的生活习惯,并能够做到对家人和周围人群的饮食进行基本的评论。 | ||||||
评 价 方 式 | 课程评价总设想:本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课程目标,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评价要求: 1、评价目的是否明确、科学、切合实际。 2、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现实。 3、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可实施性。 4、课程实施是否切合实际,活动反馈如何。 评价方法: 本门课程的评价分为三部分,即课堂表现成绩、作业成绩。 课堂表现包括考勤、课堂纪律、回答问题 作业完成分包括: 1、美味美食评价(美味效果评价) 通过实际制作,对美味制作的效果进行评价 2、色彩美食评价(色彩效果评价) 通过实际操作,对美食色彩的搭配组合效果评价 3、营养美食评价(理论掌握评价) 通过健康美食食谱的制定,对理论学习的掌握评价 4、家庭美食评价(亲情协作评价) 通过与家人共同完成的美味制作,对亲情协作及理论应用评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