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棋(低段)
课程 名称 | 国际数棋 | 撰写老师 | 朱秀英 | 课 时 | 17~18 | 适用 年级 | 一年级 |
开 发 背 景
(教师资源、 学生需求) |
国际数棋是经全国政协会议提案,国家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鉴定通过的小学生创新思维训练数学学科科普活动的专利学具。它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配备相应的区、市、省及全国国际数棋比赛和夏令营活动,小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项寓教于乐的活动。 “国际数棋”教学活动,可以启发孩子们创造发明的灵感,提高他们参加创新活动的兴趣和意识;训练他们的运算技巧,提高口算,心算的运算能力及计算的准确性,开发智力;同时,加强了孩子们的记忆力、比较力(比较是一种判断性的思维活动,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相同和差异的一种逻辑方法。应用国际数棋的打击技巧,本身就是一种数学比较。学生不仅要对打击技巧进行比较判断,而且也要对四则运算方法进行比较取舍,力求选择最佳、最有效的方式,以次达到目的),表达能力与交流沟通的水平(国际数棋的每一次行棋过程如果对手要求就必须清楚规范的口述行棋规则、路线及计算过程)等综合素质;更为直接的是在下棋过程中很好的训练了学生以退为进的逆向思维、一题多解的发散性思维与多题一解聚合性思维;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发挥个人竞争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结互助精神,进而也活跃了校园的文化生活。 记得2006年,我们有幸第一次接触国际数棋,那是由新北区科协牵头组织的在新北区青少年文化中心聆听了省国际数棋推广员张老师为我们作的国际数棋讲座。后来,又接受了由常州市科协组织的在市少年宫举行的省科协李主任为我们作的国际数棋实战指导。之后我们就按照老师们的思路及网络上的一些资源进行摸索练习,并组织学生与三井小学、北港小学、清潭小学的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友谊赛,在比赛中我们发现北港小学的学生水平明显高出一筹,因为他们的下棋技法很新颖,没“墨守成规”,反而“一枝独秀”。从中我大受启发,原来我们太迷信权威,以至于把自己困在一个“圈”里。我们的学生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不错,与兄弟学校学生的差距主要在开局布阵上,开局布阵的局限性导致整盘棋的被动。友谊赛后,我们给自己下了“死命令”,只有突破约束,不断创新,才能在残酷的比赛中取得心理和技术的优势,增加胜算。于是,上到辅导老师,下到每个数棋队员,大家都在上课和平时训练中积极摸索,在实践中研究开局布阵、中盘对抗技巧及收盘策略,并努力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在瞬息万变的棋盘上把握机会,利用一到两招压制住对手,然后乘胜追击,直捣黄龙。在那段日子里,大家群策群力,累并快乐着。就拿我来说吧,每天不到深夜十二点是不睡觉的,推掉一切其它的活动,一门心思地研究如何下好棋,如何举一反三的与我的学生共享。一个人差不多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每天在一张棋盘上扮演两个角色,那种身心的疲惫可想而知,但每当与我的学生在一起训练时,在看到他们被我逼得手忙脚乱、焦急万分,被我稍作提醒后又眉开眼笑、虎虎有生气的与我对抗,我的那点疲惫又算什么呢。一段时间下来,我居然也偶尔被他们逼得“手忙脚乱”,他们居然也能对我“稍作提醒”,我“甘拜下风”,心里却欣喜若狂。我有学生如此,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比赛不敢面对?
| ||||||
课程
目标 | 一、鼓励孩子们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自己学习,结合课内外的国际数棋学习,锻炼观察的本领,思考的本领,挑战的本领,创新的本领。 二、形成一套实用价值较高的国际数棋教学基本棋谱。 三、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及管理机制,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 四、培养出一批能通观全局,整体思维,灵活应变的国际数棋高手。 | ||||||
教学评价(原则与方式)
| 第一块:过程性评价 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出勤、课堂表现)考察。形式:出勤肯定是全勤;课堂表现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组评、教师评来评价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等第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第二块:期末考核 二年级学生上半学期仅采用过程性评价第二学期采用默写棋谱的方法或对弈的方法进行。 五年级学生采用对弈的方法进行。具体做法是老师化一定的时间用一样的技法与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对战,以学生输的步骤扣分。规定赢了老师为100分,每输一步扣5分,弃权或走出三步废棋为0分。 第三块:嘉奖 学生如果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可加分。校赛一等奖3分;区赛一等奖5分;市赛一等奖8分;省赛一等奖10分;全国赛一等奖15分。二三等奖在一等奖的基础上递减一分。 | ||||||
条件 支撑 | 一、 学校有5名国家级国际数棋优秀科技辅导员和7名省级国际数棋优秀科技辅导员。 二、 有完备的校本课程教学和管理机制 三、 有深入浅出的校本课程棋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