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校本课程
《农耕课程》
一般项目
学校名称:常州市薛家中心小学
科目名称:农耕
开发教师:王燕
课程类型:校本课程
课时:16课时
课程元素
课程目标:
本课程学习之后,相信同学们能够:
掌握种植农作物的流程,熟悉各类不同的农作物。
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通过对庄稼、蔬菜等农作物的了解,体会农民伯伯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教育大家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课程内容
本课程共有16课时,具体内容如下:
第1课:讲授南北方庄稼、蔬菜等农作物的差异性,让学生了解各类南北方特有的作物,了解“橘生淮南则为橘,及生淮北则为枳”的现象和因地制宜的种植思想。
第2课:讲授江南地区所适合种植的各类作物,了解这些作物的特点,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的生长状态。
第3课:向学生讲述种植农作物的流程(以水稻为例)——耕地与积肥。了解种植过程中耕地与积肥的原因与作用,讲解各类用于耕地的工具和用于积肥的肥料,以及耕地和积肥的时间。
第4课:向学生讲述种植农作物的流程(以水稻为例)——育苗与插秧。了解水稻需要进行育苗的原因与作用,讲解插秧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插秧过程中的各类注意事项。
第5课:向学生讲述种植农作物的流程(以水稻为例)——除草与除虫。展示各种不同的除草除虫的方式,例如:人工拔草驱虫、使用化学药剂除草除虫以及使用生态学的方式进行除草除虫。讲授这三类除草除虫方式的优缺点和相应的注意事项。
第6课:向学生讲述种植农作物的流程(以水稻为例)——收割。了解水稻在收割时期的注意事项,展示讲解传统收割方式与现代化收割方式。对收割过后的稻谷所进行的各项处理,水稻是如何变成大米的。
第7课:讲授江南地区一年四季不同时期可以种植的不同蔬菜,让学生对每个时期的蔬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8课:讲授开春、初春时期,本地区常种的一些蔬菜,了解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理解这一时期种植此类蔬菜的原因,例如:菠菜、生菜、上海青等。
第9课:讲授中春时期种植的蔬菜,了解此时的气温变化以及相应的适宜种植的蔬菜,例如:南瓜、花生、丝瓜等。让学生了解这类蔬菜的种子,如何种植、以及不同蔬菜的可食用部分。
第10课:讲授夏季种植蔬菜的特点,此时需要种植一些耐热的蔬菜。同时,让学生理解种植需要不断的进行培育,例如中春时期种下的丝瓜苦瓜等,已经到了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需要追肥。理解种植的不易,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第11课:讲授初秋时期,气候特点,适宜种植的蔬菜,此时种植蔬菜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到本地区所种植喜寒型蔬菜,例如各类萝卜、小白菜、上海青等。
第12课:讲授中秋时期,气候特点,适宜种植的蔬菜,此时种植蔬菜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到本地区所种植的主要蔬菜,例如:油菜等。一年的种植也到此即将结束。
第13课:讲授在本地区适宜种植的各类水果,让学生了解这些水果的特性,认识不同的果树以及相应的果实。
第14课:以枇杷树为例,讲授种植枇杷树对土壤、降水、气候、温度等各方面的要求,让学生了解如何保证枇杷树的健康生长,了解枇杷树一年四季不同的生长状态。
第15课:以桃树为例,讲授种植桃树对土壤、降水、气候等各方面的要求,让学生了解桃树一年四季不同的生长状态,以及本地区不同种类的桃树。
第16课:以杨梅树为例,讲授种植杨梅树对土壤、气候等各方面的要求,让学生了解种植杨梅树的注意事项并对杨梅的采摘有一定的了解。
课程实施:
任课老师:王燕
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
教学场地:班级教室
教学工具和手段: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等
组织形式:班级共有45位学生,讨论时以2到3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式学习。
实施安排:启发讲授,图片赏析,植物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
启发讲授:介绍本节课所讲授的种植的要点,各类农作物的基本信息,让种植相关植物的理解。
图片赏析:将种植的过程、农作物的具体特征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从图片中直观的相关信息。
农作物观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一些农作物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相关农作物。
小组讨论:在学生详细了解过种植庄稼的各个阶段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出各自对种植庄稼的看法和喜好,并说出相应的理由。
课程评价:
评价依据:相关知识;过程表现;农作物作品;小组互评。作品的形式主要为绘画。各部分评价要点如下:
相关知识:至少能说出三个种植的过程名或是农作物的名字,并能够简要的叙述相应农作物或种植的特点;能用种植的相关知识解释自己的作品。
过程表现:是否在课堂上认真学习植物有关的的知识,并且积极地参与课堂的讨论。是否在课余时间对庄稼的种植有过讨论。是否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农作物种植的知识。是否用心完成了有关的绘画作品。
绘画作品:绘画布局合理,表现出所绘画的农作物的特点,或种植的的特点。
小组互评:请小组内的小伙伴互相评价各自的学习状况以及同伴的植物作品。
所需条件:
(1)校本课程的相关图书。
(2)功能完善的多媒体设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