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纲要
《数学思维训练》课程纲要
课程 名称 | 趣味数学 | 设计者 | 朱可可 | ||
适用 年级 | 五年级 | 总课时 | 16课时 | 课程 类型 | 数学兴趣培养 |
课程 简介 |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 ||||
背景 分析
|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 ||||
课程 目标
| 1、专注能力:能快速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细心、认真,并养成好习惯; 2、创造能力:反复练习使幼儿动手又动脑,提升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 ||||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
第1周 第1课时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第2周 第2课时 数学家的故事——陈景润 第3周 第3课时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 第4周 第4课时 30以内乘法速算 第5周 第5课时 几十1乘几十1 第6周 第6课时 末尾是5的数的速算 第7周 第7课时 大于50小于70的两个两位数乘积的心算速算 第8周 第8课时 大于70的两个两位数乘积的速算 第9周 第9课时 大于30小于50的两个两位数乘积的速算 第10周 第10课时 任意两个大于90的两位数的乘法速算 第11周 第11课时 接近100的两个数乘积的心算速算技巧 第12周 第12课时 正方形的分割 第13周 第13课时 三角形的分割 第14周 第14课时 不规则图形的分割 第15周 第15课时 正方形的拼合 第16周 第16课时 多种图形的拼合
| ||||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经验,不能单纯地以知识点的掌握来评价一个学生。要让学生终身受益,就要使他们获得思想方法的指导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养成一种科学精神及态度。评价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是首要的。当然,操作能力、实践活动、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的评价也十分必要的,总之是不能单纯以一张试题来评价学生。 | ||||
备 注 | 以上课程涉及工具操作和校外活动,需要注意课前的指导、联系和学生的安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