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改写及近似数教学的思考
数的改写及近似数教学的思考
这部分内容在听取另外两位老师上之后,与自己对比,自己有以下几个不足:
1、数的改写及数的大小比较缺乏方法指导。学生在比较大小时,首先应该是利用之前数的大小比较的经验来比,而这节课,我只是在比的时候直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去比,方法并未提炼,导致学生在做补充习题时碰到多位数比较时错误率高。
在比较大小时,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都是多少“万”,从而引发用万作单位来比较数的大小的需求,感受改写之后交流和比较的便捷性,但本环节我仍旧只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都会改写。但学生其实不能清晰地去完成改写。
2、思维层次低,缺乏教学内容背后的思考。
在教学想近似数时,学生在标人数接近哪个整万数时,学生理解难度很大,首先学生不了解为什么标38万、39万,数轴代表的意思也不清晰,其次对大数的感觉很薄弱,无法去抽象理解,因此学生在标的时候,容易搞错数所在的位置。在教学之后,我也忽视了将四舍五入的方法与数轴上表示数两种方法进行联系比较,导致学生只停留在方法,而忽视近似数的本质。
思考建议:
1、树立建模意识。求近似数,其实省略到哪一位求近似数则是考虑这个数是接近到这个数位的同一个数,还是比它大1的数,如果是大于等于5,则是离比它大1个数的数近,如果是小于5,则是离本身这个数比较接近,由此建立近似数实则是在看离哪个数更接近的概念,并建立这样的思考模式。
2、增强方法提炼,并注重学生的已有生长点。在改写时,可以提取:去掉4个0写上单位“万”,实则是看成了多少个“万”,根据数的意义理解再去进行改写和方法提炼。数的大小比较时,注重知识练习的拓展和丰富,并以此再次提炼方法,比较大小时一看位数,位数越多则数越大,位数越少则数越少,多位数通过分级能很快地看出位数的多少,位数相同则从高位依次往低位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