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经典诵读课程纲要
薛家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 经典诵读 | 撰写老师 | 李恬 | 课时 | 17 | 适用年级 | 一年级 | |
开 发 背 景
|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全书共360句(1080字)。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虽对小学生活较适应,但对于好多的事情还似懂非懂,但是这个时期又是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时候,学习礼义廉耻、诚实守信、谦逊有礼等的好时机。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押韵或是有韵律的东西学起来会很快,得心应手。相对于散文、童话来说,弟子规适合一年级学生朗诵与学习。 | |||||||
条 件 支 撑 | 1、组织保障: 学校领导机构派负责人员进行监督和考察,并组织专家进行听课、评课 2、制度保障: (1) 制定课程运行的框架,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 (2) 课程具体实施方案 3、资源保障: 完善教学设备,落实设备保养和维修以及教具、学具保质保量地按时配置到位,以确保课程的实施。 | |||||||
课 程 目 标 | 一、总目标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1、能朗读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诗句,形成诵读的兴趣和习惯; 2、扩大生字量,以此为识字启蒙教材,积累更多的生字、词汇; | |||||||
教 学 评 价
|
首先,还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将课堂由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背的形式,转化为以动画讲故事的形式,学生自读、互学、感悟等方法,学习弟子规。 其次,还要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小游戏或是让学生自己到讲台上来讲故事等形式,让他们能通过“动”来掌握知识。 最后,经典诵读关键还是要诵读,因此在诵读的环节上还要加大力度,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开火车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拍手读等形式,让学生能在有趣的环境下学习。
| |||||||
课时 | 具体内容安排 | |||||||
1 | 学习《弟子规》“总叙” | |||||||
2 | “入则孝”之“父母呼” | |||||||
3 | “入则孝”之“冬则温” | |||||||
4 | “入则孝”之“事虽小” | |||||||
5 | “入则孝”之“亲所好” | |||||||
6 | “入则孝”之“亲爱我” | |||||||
7 | “入则孝”之“亲有过” | |||||||
8 | “入则孝”之“亲有疾” | |||||||
9 | “出则弟”之“兄道友” | |||||||
10 | “出则弟”之“或饮食” | |||||||
11 | “出则弟”之“称尊长” | |||||||
12 | “出则弟”之“尊长前” | |||||||
13 | “谨”之“朝起早” | |||||||
14 | “谨”之“晨必盥” | |||||||
15 | “谨”之“对饮食” | |||||||
16 | “谨”之“缓揭帘” | |||||||
17 | 复习 考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