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
薛家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 名称 | 古诗诵读 | 撰写老师 | 张弟连 | 课 时 | 18 | 适用 年级 | 一年级 | |
课 程 目 标 | 1、通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教育,使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通过背诵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勤奋学习的态度和毅力。 2、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经典、人人学经典、人人读经典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3、普及经典阅读知识,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教育新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 4、通过师生共同诵读的活动,促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 |||||||
课 程 内 容 | 课程结构:注重学科融合,侧重年段特色,传唱百首古诗。 教学内容:朗读、背诵理解古诗的诗意,了解古诗的作者以及趣闻轶事等。在了解的基础上同时孩子们也能传唱这些古诗,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校本课与语文课有机结合,并推荐优秀经典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 呈现方式:每周五一次校本课。 活动安排:活动开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提高学生诵读的信心。可以结合《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激发孩子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以后根据活动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内容。
| |||||||
实 施 建 议 | 1、自主性:课程考虑学生的现实基础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引导学生想象,给学生更充分的思维空,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愉悦性:课程内容选择一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古诗课程,丰富的课堂内容,有趣的插图,更能让他们自己融入到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从而让学生更加喜爱我国古代诗歌。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乐、有得、有趣,而无负担压力感。 3、灵活性: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对课程的内容形式进行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有序发展。
| |||||||
评 价 方 式 | 1、充分认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3、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对学生每一堂课上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同时也让学生互相评价。 4、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5、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采取不同层次的评价方式。 6、校本课程将学生的情感培养放在首位,因此在确定学生的最终学习等级时一般不设定不合格,而是分“优秀、良好、合格”。 | |||||||
课时 | 具体内容安排 | |||||||
1 | 视频导入《明日歌》,指导学生熟读,读准音,了解其意思,从而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思想感情,进而获得启发。 | |||||||
2 | 结合《经典咏流传》中师生传唱的经典古诗《苔》,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熟读《苔》,并理解其意思,体会其思想感情。 | |||||||
3 | 学习《春晓》,耳熟能详的一首古诗,使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播放咏唱视频,激发孩子们学唱的欲望。 | |||||||
4 | 学习《咏鹅》,引导孩子们读出诗歌的韵律,熟读成诵至会吟唱。结束之余可以让孩子们作画,画画这只大白鹅的样子。 | |||||||
5 | 学习《江南》,将校本课程与语文的学习有机结合,两者相得益彰。 | |||||||
6 | 学习《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孩子们兴味盎然。 | |||||||
7 | 学习《草》,通过学习此首古诗,让学生了解诗人对草的赞叹,赞美了草之顽强生命力。 | |||||||
8 | 学习《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大部分孩子接触过并能诵读,重在让孩子们体悟诗中传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 |||||||
9 | 学习《古朗月行》,在学习过李白的诗作之后,再次涉入,加深孩子们对李白的了解。 | |||||||
10 | 学习《风》,解读古诗,使学生自由理解从诗中感受到的风的力量。 | |||||||
11 | 学习《咏华山》 | |||||||
12 | 学习《悯农》(其一) | |||||||
13 | 学习《悯农》(其二) | |||||||
14 | 学习《相思》 | |||||||
15 | 学习《登幽州台歌》 | |||||||
16 | 学习《立秋》 | |||||||
17 | 学习《画菊》 | |||||||
18 | 学习《元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