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
薛家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 名称 | 古诗诵读 | 撰写老师 | 陈静琪 | 课 时 | 18 | 适用 年级 | 二年级 | |
课 程 目 标 | 一、总目标 1、通过全面开展古诗诵读教育,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真正走进学生生活,形成人人爱经典的氛围,帮助学生培养善良的心性。 2、学生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感悟诗词语言之美,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健全人格培养。 3、积累词句,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培养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在背诵诗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诵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诗句,形成诵读的兴趣和习惯。 2、以此为识字启蒙教材,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生字、词汇;品读诗词优美的语言;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 |||||||
课 程 内 容 | 一、 课程结构:课程由经典唐诗诵读和经典宋词诵读两部分组成。 二、课程内容:古诗诵读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取八个主题,同一主题下选取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诗歌,通过诵读、鉴赏、绘画等形式让孩子学习古代优秀诗歌的一门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诗词语言之美,积累相关词句,提升语文素养,以及激发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愿望。在丰富的诵读经典、书写经典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以及热爱之情。校本课程与语文课相结合,并推荐优秀经典的课外阅读书目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兴趣。 | |||||||
实 施 建 议 | 1、教学方法:诵读法、竞赛法 2、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学生全员参与。班级规模:46人,设备主要借助多媒体。 3、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本学期共18课时。 4、场地:班级教室 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知诗意,领悟诗词语言之美;引导学生诗词与图画相结合,联想表达,找出诗歌意象。全面提升诗歌品鉴能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 |||||||
评 价 方 式 | 首先,本着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将课堂由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背的形式,转化为多形式,学生自读、互学、感悟等方法,学习古诗。 其次,古诗诵读关键还是要诵读,因此在诵读的环节上还要加大力度,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开火车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形式,让学生能在有趣的环境下学习。 最后,还要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已经有了少量的汉字储备,并且通过一年级的古诗诵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诵、品读能力,但这一学段的学生好动、注意集中时间短等,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小游戏或是让学生自己到讲台上来讲故事等形式,让他们能通过“动”来掌握知识 | |||||||
课时 | 具体内容安排 | |||||||
1 | 画中有诗 | |||||||
2 | 诗中有画 | |||||||
3 | 诗中典故(第1课时) | |||||||
4 | 诗中典故(第2课时) | |||||||
5 | 诗中节日(第1课时) | |||||||
6 | 诗中节日(第2课时) | |||||||
7 | 诗中秋季(第1课时) | |||||||
8 | 诗中秋季(第2课时) | |||||||
9 | 诗中童趣(第1课时) | |||||||
10 | 诗中童趣(第2课时) | |||||||
11 | 诗中意象(第1课时) | |||||||
12 | 诗中意象(第2课时) | |||||||
13 | 诗中哲理(第1课时) | |||||||
14 | 诗中哲理(第2课时) | |||||||
15 | 诗中冬季(第1课时) | |||||||
16 | 诗中冬季(第2课时) | |||||||
17 | 诗中景与情(第1课时) | |||||||
18 | 诗中景与情(第2课时) | |||||||
![]() ![]() |